基底细胞癌
基底细胞癌(basal cell carcinoma,BCC)是一种起源于表皮基底层及其附属器的常见皮肤癌。基底细胞癌源于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转移较少,但局部生长能明显破坏正常组织。其可表现为表浅的缓慢生长的丘疹或结节。

英文名称

basal cell carcinoma

其它名称

基底细胞上皮瘤、侵袭性溃疡

相关中医疾病

鸡冠蚬肉、鱼子石榴

遗传性

可能跟遗传有一定关系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皮肤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皮肤

常见症状

丘疹、斑片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跟紫外线辐射、电离辐射、化学污染等有关

检查项目

皮肤镜、CT、MRI、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本病与紫外线照射和电离辐射有关,应尽量避免长期暴晒,远离电离辐射的环境。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好发人群

多见于老年人。

病因

总述

病因不明,发病与长期日晒密切相关,此外,大剂量X线照射、烧伤瘢痕等与本病的发生、发展亦可能有关。

基本病因

1、紫外线辐射是BCC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其风险增加程度跟暴露的时间和强度、本身对紫外线的敏感度、肤色等有关。

2、电离辐射,尽管是治疗性的电离辐射也可能增加患BCC的风险。

3、化学污染,如长期砷暴露,可能会增加患BCC的风险。

4、一些人可能具有遗传易感性,即暴露在同样的环境下,有些较易容易发生此病。

5、长期处于免疫抑制状态,如器官移植后、艾滋病患者,可能会增加BCC的风险。

症状

总述

基底细胞癌的临床表现多样化,大部分基底细胞癌最初表现为有光泽的丘疹,缓慢增大,数月或数年后呈现光泽性珍珠样边界,表面有明显的充血(毛细血管扩张),中央见凹陷或溃疡。反复的结痂出血是常见的征象。通常皮损会交替地结痂和愈合。

典型症状

1、结节型

最常见,好发于颜面,特别是颊部、鼻旁沟、前额等处。初起为小的蜡样结节,缓慢增大,形成溃疡,绕以珍珠状向内卷曲的隆起边缘,称侵蚀性溃疡,偶见皮损呈侵袭性增大,向深部生长,破坏眼、鼻,甚至穿透颅骨,侵及硬脑膜,造成患者死亡。

2、色素型

与结节性相似,但色素沉着明显,边缘呈深褐色,中央呈点状或网状分布。

3、囊肿型

为透明、圆顶状、蓝灰色囊肿性结节。

4、硬斑病样型

常单发,好发于头面部。为扁平或轻度凹陷的黄白色蜡样到硬化性斑块,缺乏卷起珍珠状边缘,亦无溃疡及结痂,类似限局性硬皮病,边缘常不清,皮损发展缓慢。

5、表浅型

常发生于躯干部,特别是背部和胸部,皮损为1个或数个轻度浸润性红斑鳞屑性斑片,向周围缓慢增大,境界清楚,常绕以细线状珍珠状边缘。皮损表面可见小片表浅性溃疡的结痂,愈后遗留光滑萎缩性瘢痕。

6、Pinkus纤维上皮瘤型

好发于背部。为一个或数个高起性结节,触之呈中等硬度,表面光滑,类似纤维瘤。

7、痣样基底细胞癌综合征

本病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外显率低。儿童期,最晚在青春期出现数以百千计的皮肤小结节。在“痣样”期。结节数目和大小逐渐增加,不规则分布于面部和躯体。在成年期,很多基底细胞癌常破溃,晚年疾病有时进展为“肿瘤”期,此时有些基底细胞癌特别是颜面部损害变为侵袭性、破坏性和残缺。偶尔甚至由于先侵犯眼眶,以后侵犯脑而致死,也可转移至肺。半数成年患者,掌跖部出现很多直径1~3mm的小凹陷,常发生于11~20岁,为顿挫性基底细胞癌。除皮损外,几乎所有患者均呈现多发性骨骼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其中如颌骨牙源性角囊肿,肋骨异常,脊柱侧凸,智力发育迟缓和大脑镰钙化。

并发症

眼睑基底细胞癌可沿结膜侵犯泪道,并向眼眶和鼻腔发展,引起不同临床表现的并发症。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丘疹、斑片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可能需要的检查主要包括皮肤镜检查和组织病理学检查,为了确定癌症是否有扩散,还可能进行CT、MRI等检查。

影像学检查

CT和MRI等影像学检查有助于医生判断其他部位是否有癌症转移灶。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可发现以下基底细胞癌的共同特点:

1、瘤细胞团位于真皮内与表皮相连。

2、瘤细胞似表皮基底细胞,但不同之处是瘤细胞核大,卵圆形或长形,胞质相对少,细胞境界不清,无细胞间桥,周边细胞呈栅栏状排列,边界清楚。

3、瘤细胞的核大小形态及染色均颇一致,无间变。

4、瘤细胞团周围结缔组织增多,围绕瘤团排列成平行束,其中有许多幼稚成纤维细胞,并可见黏蛋白变性。由于黏蛋白在标本固定与脱水过程中发生收缩,因而瘤细胞团周围出现裂隙,此虽为人工现象,但为本病的典型表现而有助于与其他肿瘤鉴别。

其他检查

皮肤镜检查:可以观察到BCC的一些特征,有助于BCC的诊断。这些特征包括树枝状血管、细短毛细血管扩张、叶状结构、轮辐状结构、蓝灰色卵圆巢、灰蓝色小球、聚集性小点、同心环状结构、溃疡、多发浅表糜烂、亮红白色无结构区、白色条纹/蝶蛹样结构等。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症状及相关的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其确诊有赖于病理学检查。

鉴别诊断

1、鳞状细胞癌

早期皮损常呈小而硬的红色结节,边界不清,易演变为疣状或乳头瘤状,表面可有鳞屑,中央易发生溃疡,溃疡表面呈颗粒状,易坏死、出血,溃疡边缘较宽,高起呈菜花状,性质坚硬,伴恶臭。病理改变为不规则肿瘤细胞团块构成癌巢,侵入真皮达网状层或更深,瘤团由不同比例的非典型(间变)鳞状细胞和正常鳞状细胞构成,伴或不伴角珠。

2、Bowen病

皮损通常为孤立性、界限清楚、暗红色的斑片或斑块,呈圆形、匍行性或不规则形,表面常有鳞屑、结痂和渗出,很少出血或不出血,少数亦呈多发性,可散在密集或互相融合,有时皮损亦可呈不规则隆起或结节状。病理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肥厚,表皮嵴延长、增宽,真皮乳头可被压缩成细束状,细胞排列不规则,呈现高度非典型性,但基底细胞层完整,表皮真皮界限清楚。

3、Paget病

乳房Paget病好发于单侧乳房和乳晕部,极少数见于男性乳房。皮损初发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常伴有湿疹化,呈表浅糜烂、渗出或结痂,浸润明显;乳房外Paget病可见于两性,但以女性为多,皮损和乳房Paget病相似。病理表现为表皮内有单个或呈巢状排列的Paget细胞,胞体大,圆形或椭圆形,无细胞间桥,细胞内含一个大的胞核,胞质丰富而淡染,甚至空泡状,PAS反应阳性,耐淀粉酶。

4、日光性角化病

皮损多为日光暴露部位的扁平丘疹及斑片;病理表现为基层细胞排列紊乱,细胞异型伴不典型改变,真皮浅层有明显日光弹力变性。

5、脂溢性角化病

皮损表面有油腻性鳞屑,质软,表面光滑,无质硬角质层,病理组织学见表皮内有假角质囊肿形成。

治疗

治疗原则

应根据年龄、皮损大小和部位加以综合考虑。理想疗法是手术切除或切除后植皮,建议应用外科切除术。不能手术的患者可应用光动力疗法、放射疗法电烧灼、激光冷东等治疗。局部外用维A酸,咪喹莫特、1%~5%氟尿嘧啶等有一定疗效。

药物治疗

浅表型BCC可局部应用5-氟尿嘧啶(化疗药)、5%咪喹莫特乳膏、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等,近年来外用ALA等光敏剂后进行光动力治疗取得良好疗效。

相关药品

5-氟尿嘧啶、5%咪喹莫特乳膏、皮损内注射干扰素α

手术治疗

1、常规手术治疗

常见较小损害单纯手术切除即可,适用于多数BCC患者,直径小于2cm的非硬斑病型BCC,切除留出4mm边缘即可。

2、Mohs手术切除

对于复发性BCC,特殊部位如眶周、鼻周、口周、手足指、生殖器等尽量保留正常组织,宜选用Mohs手术,治愈率高于常规手术。另外硬斑病型、皮损较大边界不清损害也应选用Mohs手术切除。

3、刮除术和电灼

(1)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用于表浅型、结节溃疡型或以前未曾治疗的直径大于1 cm的病变。但对发生于鼻翼和眼睑上的BCC,不宜用本法,因瘢痕挛缩可致继发畸形。对复发性病变或硬化型BCC,该法应视为禁忌。

(2)手术方法

局麻下先用刮匙刮除病变组织,继之对治疗区施以电灼,缺损区通过换药愈合。

放化疗

该肿瘤对放射线敏感,可采用放射治疗,主张分次小剂量照射,持续数周。可以明显地减少坏死与瘢痕,特别适合于老年人不愿手术者。硬斑病样或纤维化型者以及复发病人对放射线不敏感,不采用放疗。

其他治疗

1、冷冻疗法

常用方法是将液氮涂抹或喷酒在癌肿及其周围5mm范围内的正常皮肤上,冷冻后治疗区水肿,坏死,结痂,最终愈合。该法对直径大于2cm或复发性癌肿不宜采用。冷冻治疗后可出现皮肤萎缩和瘢痕形成等晚期后遗症。

2、其他

对于比较小、局限损害还可选用激光,电干燥多种方法治疗,必要时部分患者可联合治疗提高疗效。

治疗周期

基底细胞癌的治疗周期一般为1-3个月,但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本病恶性程度低,很少发生转移,但亦有转移至淋巴结及经血流转移至肺部的,发生于阴囊的转移率高(13%),因此要特别注意。

危害性

可影响外观及生命健康。

自愈性

一般不可自愈。

治愈性

可通过治疗来延长存活时间。

治愈率

目前缺乏大样本数据统计。

根治性

不能彻底治愈。

复发性

常会复发。

转移性

可通过淋巴或血流转移到肺部、阴囊等部位,但较少见。

生存周期

未有相关数据统计。

日常

总述

家属应多给予患者关心与支持,帮助患者战胜疾病;在家休养期间应注意休息,保持个人卫生,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恢复一段时间后,应遵医嘱按时复查。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疾病的不适症状,出现焦虑、不安、烦躁等心理,家属要多关心、安慰患者,缓解不良情绪,鼓励患者正确面对疾病,树立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严格遵循医嘱用药,学习药物的用法、用量、疗程和不良反应,不擅自调整药物的用量或停药,一旦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医生调整治疗药物,避免耽误治疗。

生活管理

1、术后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避免继发感染。

2、避免过度光直射和暴晒,外出用衣帽保护皮肤。必须在太阳下工作时,应使用遮阳工具及涂抹防晒剂。

3、避免过多接触紫外线、X线等各种射线。

4、避免长期接触煤焦油物质、砷剂和化学致癌剂。职业性毒害的高危人群应当注意在工作中加强防护,定期体检。

5、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

复诊须知

遵医嘱定期复查,不适随诊。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饮食应该五谷杂粮多样搭配,蔬菜水果注意摄取,素食荤食适度调整,多采用蒸、煮、炖的烹饪方法。

饮食禁忌

忌暴饮暴食,忌油腻食物,忌盐腌、烟熏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1、上午10点到下午4点期间(阳光最强时)减少户外活动,避免日光浴,使用防晒霜。

2、外出时可使用长袖衬衫、长裤和宽边帽来遮阳。

3、避免暴露于电离辐射中。

4、经常接触砷、焦油等致癌物的职业人群应做好防护措施,定期到医院体检。

适用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