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状结肠癌
乙状结肠癌是发生在乙状结肠的恶性肿瘤,属于结肠癌的一种。乙状结肠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饮食、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乙状结肠癌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严重时常引起腹痛、排便异常、腹部肿块等症状。乙状结肠癌的治疗较为复杂,医生会争取进行手术治疗,并辅以营养支持治疗、止痛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化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因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普通外科

发病部位

乙状结肠

常见症状

腹痛、排便异常、腹部肿块

主要病因

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可能与饮食、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记物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乙状结肠镜

重要提醒

乙状结肠癌属于恶性肿瘤,如果不及时进行治疗,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治疗。

临床分类

乙状结肠癌是结肠癌的一种,可采用结肠癌Dukes分期。

1、A期

肿瘤局限于肠壁内,未穿出深肌层,且无淋巴结转移者。

2、B期

肿瘤侵犯浆膜层或浆膜外组织,无淋巴结转移者。

3、C期

有淋巴结转移者。

(1)C1期:病灶附近肠旁及系膜淋巴结转移者.

(2)C2期:系膜根部淋巴结转移,尚能根治切除者。

4、D期

远处器官转移,局部广泛浸润或淋巴结广泛转移,不能根治性切除者。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乙状结肠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目前尚无准确的发病率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

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2、40岁以上人群发病风险高。

病因

总述

乙状结肠癌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可能与饮食、慢性炎症、遗传因素、癌前病变等因素有关。有乙状结肠癌或其他相关疾病家族史的人群发病风险较高,肥胖人群,有长期吸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的人群,也容易发生乙状结肠癌。

基本病因

1、饮食与致癌物质

如高脂肪、高蛋白饮食,肉类、鱼类食物的高温烹调,缺乏新鲜蔬菜及纤维素饮食等,均可能与乙状结肠癌的发病有关。

2、慢性炎症

溃疡性结肠炎、结肠克罗恩病、结肠血吸虫病引起的慢性炎症,这些疾病可使肠黏膜反复破坏和修复,容易引发乙状结肠癌。

3、遗传因素

乙状结肠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一定关系,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综合征都容易引起乙状结肠癌。

4、癌前病变

腺瘤等癌前病变发生恶变时,会引起乙状结肠癌。

危险因素

1、有乙状结肠癌或其他相关疾病家族史。

2、肥胖。

3、有长期吸烟、不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

症状

总述

乙状结肠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患者常没有明显感受;疾病进展后,患者可出现腹痛、排便异常、腹部肿块等症状;当乙状结肠癌引起肠梗阻、肿瘤转移以及恶病质等并发症时,患者还会出现相关的症状。

典型症状

1、腹痛

初期有左下腹隐痛,后由于肠管狭窄,可出现右下腹绞痛。发生肠梗阻后,可出现绞痛以及胀痛。

2、排便异常

可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不成形、稀便、大便带血、黏液脓血便等。患者多因血便或黏液血便就诊。

3、腹部肿块

乙状结肠癌体积较大时,有可能在下腹部触及质地较硬的肿块。

并发症

1、肠梗阻

乙状结肠肠腔较细,容易发生肠梗阻,主要表现为慢性低位性肠梗阻,便秘伴腹胀明显,恶心呕吐症状不突出。

2、肿瘤转移

当肿瘤侵犯或转移至其他脏器,可导致相应的临床表现。例如侵犯泌尿系统,可形成输尿管的狭窄、左侧肾盂扩张等;当发生肝转移,可出现肝区疼痛;当出现肺转移,可出现咳嗽、咳血等转移症状。

3、恶病质

在肿瘤后期,患者可出现贫血、消瘦等恶病质表现。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腹痛、排便异常、腹部肿块等异常表现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然后通过体格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记物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乙状结肠镜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基本情况,了解患者有无体重下降、乏力等情况。然后进行腹部检查,观察有无腹部包块,是否有腹部压痛,有无腹水等。一般可于左下腹触及肿块,肿块质地较硬,形态不规则,表面不平。医生还可能进行直肠指检,检查有无出血。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

通过血常规检查了解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出现。

2、大便隐血试验

检查患者有无消化道的不明显出血,通常患者大便隐血试验呈持续性阳性。

3、肿瘤标志物检查

通过患者体内肿瘤标记物(CEA等)的检查了解患者肿瘤的情况,可帮助医生进行诊断以及治疗效果的判断,CEA检查结果可能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X线钡灌肠表现为一侧肠壁充盈缺损,黏膜破坏或不规则。X线检查还可帮助医生检查患者是否有肺部或其他位置的转移、是否发生肠梗阻等情况。

2、腹部B超检查

有助于判断有无肝转移。

3、气钡双重造影检查

可见肿瘤部位的肠壁僵硬、结肠袋形态不规则或消失、肠腔狭窄、充盈缺损等表现,有助于肿瘤的定位诊断。

4、CT检查

有助于术前判断肿瘤分期和评估手术切除的可能性。能了解肿瘤的大小和形态,可见不规则肠壁增厚和肠腔狭窄,可判断肿瘤对周围组织器官有无浸润,同时能够发现有无肝转移灶和腹腔内有无肿大淋巴结。

5、MRI(核磁共振)检查

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大小、邻近器官受累情况及淋巴结肿大情况。

病理检查

病理检查是有创检查,医生会取出部分病变组织进行检查,可以明确肿瘤的性质。

其他检查

乙状结肠镜可用于乙状结肠癌的检查。医生可以直接观察乙状结肠以及肿瘤的情况,还可以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询问患者病史,了解患者症状出现的时间、病情的变化情况,还会询问患者的饮食、生活习惯,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体格检查、血常规、大便隐血试验、肿瘤标记物检查、X线检查、腹部B超检查、气钡双重造影检查、CT检查、MRI检查、病理检查、乙状结肠镜等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好发于青壮年,病程长而反复,常有里急后重感,左下腹无法触及包块;而乙状结肠癌好发于40岁以后人群,不一定有明显里急后重感,腹部可触及包块。钡灌肠检查、内镜检查等有助于鉴别。

2、结肠息肉病

儿童多见,可通过钡灌肠检查、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等进行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乙状结肠癌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手术治疗是乙状结肠癌的重要治疗方式,医生会尽量争取进行手术治疗,同时还会辅以营养支持治疗、止痛治疗、靶向药物治疗、放疗、化疗等方式综合进行治疗。

对症治疗

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肠穿孔、肠道梗阻等症状,需要针对这些症状进行针对性治疗,挽救患者生命,通常在患者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选择手术治疗。

一般治疗

1、营养支持治疗

纠正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保证患者摄入每日所需的热量、蛋白质以及其他营养物质,有利于患者的恢复。

2、止痛治疗

应慎重进行止痛治疗。当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时,可选择止痛药物进行治疗。盲目进行止痛治疗可能会遮掩病情或引发不良反应,因此要慎重进行止痛治疗。

药物治疗

乙状结肠癌的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靶向药物进行治疗。晚期或发生转移的乙状结肠癌,可以使用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等药物进行治疗。这些药物有抑制细胞增殖、转移的功能。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酌情选择。

相关药品

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

手术治疗

1、早期的乙状结肠癌

可进行内镜下切除手术。乙状结肠癌早期,瘤体相对较小,或者仅是肠道息肉局部组织发生癌变,病变范围相对局限,通过内镜手术即可完整切除。

2、中期(B、C期)的乙状结肠癌

常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一般是通过腹腔镜或者开腹手术做乙状结肠癌的根治手术,需要将肿瘤累及的肠段切除,然后把两个断端的肠管重新连接。术后再根据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进行相应的辅助化疗。

3、晚期(D期)的乙状结肠癌

(1)如果经评估可进行手术,应行局部根治手术+转移灶切除术。即在切除肠道原发癌组织的同时,切除转移脏器的病灶。

(2)如果经评估手术难以切净肿瘤,可先通过辅助化疗,尝试将肿瘤进行降期,促使肿瘤缩小,从不能切除转化为可切除的肿瘤。

(3)如果经评估不能手术,而且通过化疗也未能成功将肿瘤降期,则治疗目标就不再是尽可能的切净癌组织,而是针对乙状结肠癌造成的出血、梗阻等并发症,进行姑息性手术或化疗,以尽可能的缓解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放化疗

1、放射治疗

射线照射组织可引起一系列的细胞电离,使病理组织受到破坏,特别是分化较差的细胞,更容易受到放射线的影响。正常组织细胞虽也可受到一定的损害,但仍可恢复其生长和繁殖能力;而肿瘤细胞则被放射所破坏,不能复生。因此可通过放射线照射杀灭肿瘤细胞。

2、化学药物治疗

通过化疗药物杀灭肿瘤细胞,常用的药物有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甲酰四氢叶酸、卡培他滨、伊立替康等。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不确定,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患者的预后与疾病的类型、治疗的时机、是否发生转移等因素有关。部分患者治疗及时,生存时间较长。部分患者治疗较晚,可能生存时间较短。

危害性

1、本病是恶性肿瘤,有可能危及患者生命,导致患者死亡。

2、本病会引起腹痛、排便异常等消化道症状,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3、本病有可能引起肠梗阻、肿瘤转移、恶病质等并发症。

治愈性

本病治疗以延长患者寿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为主。早期患者经过及时有效的治疗,症状可得到一定缓解,相对预后较好;晚期患者很难治愈疾病,仅能缓解症状。

复发性

本病有复发风险。

转移性

乙状结肠癌可发生转移,包括淋巴结转移、腹腔种植转移、血性转移等多种方式,可转移至肺、肝、骨等位置。

日常

总述

手术患者应卧床休息,同时要注意伤口的护理,做好术后的复查工作。在生活中要注意劳逸结合,适当活动,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利于身体康复。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患者常因所患疾病为恶性肿瘤而出现绝望、恐惧、愤怒等情绪,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自暴自弃等情况。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同时鼓励患者及时讲出心理感受,并及时开解、疏导患者。

(2)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还可以听放松心情的音乐,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遵医嘱调整合适的体位,待身体恢复后可由床旁运动逐渐转为正常活动。

2、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以免污染伤口。

3、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心率、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或者伤口渗血、渗液过多,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家属尽量每天帮助患者擦拭身体。

4、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复诊须知

患者应遵医嘱按时到医院复诊。

1、每3~6个月接受病史询问、体检和CEA检查,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共5年。

2、有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可行胸部/腹部/盆腔CT检查,每年1次,共3年;1年内接受结肠镜检查,如术前未行全结肠检查,应在术后3-6个月检查,若结肠镜发现腺瘤,需1年内复查,若未发现异常,则3年内复查,然后每5年1次。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2、保证蛋白质的摄入,可选择鸡胸肉、鱼肉等含脂肪较少的食物。注意充分烹饪肉类,避免消化不良。

3、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的摄入,有利于排便通畅。

4、多喝水,保证水分充足。

饮食禁忌

1、戒酒,少喝刺激性饮料。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4、不要偏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5、少吃坚硬、有黏性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通过避免可能的致病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定期检查也有利于疾病的早期发现。

1、健康饮食,多吃含有膳食纤维的食物,保证维生素的充分摄入,同时控制脂肪的摄入。

2、适当运动,保持正常的体重。

3、戒烟戒酒。

4、保持良好的心情,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5、出现肠道疾病要及时治疗。

6、有家族史的人群要定期检查。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出现不明原因的腹痛及腹部包块。

2、便血,大便习惯改变。

3、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出现以上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就诊科室

患者可以就诊于普通外科或者肛肠外科。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抽血检查,在早晨空腹进行就诊最好。

3、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4、可能会进行肠镜等内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7、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8、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有在用什么药物吗?

8、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