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用名称
吡仑帕奈英文名称
Perampanel汉语拼音
Bilunpanai药品类型
抗癫痫药处方类型
处方药医保类型
非医保-
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为吡仑帕奈。
-
性状
本品一般为片剂。
-
适应症
本品用于12岁以上部分性癫痫发作患者的辅助治疗,无论患者是否伴有继发性全身发作。
-
规格
片剂:2mg;4mg;6mg;8mg;10mg;12mg。
-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片剂:
1、尚未使用具有酶诱导作用的、抗癫药的患者,给予的初始剂量为睡前2mg,1次/日,然后以一日2mg的增幅增加剂量,每周增加剂量不能超过4-8mg。老年患者在滴定剂量期增加剂量的频率不能超过每两周1次。推荐剂量为8-12mg,1次/日。12mg较8mg的剂量降低癫痫发作率的作用更强,但不良反应亦见增加。总之,需根据临床反应和耐受性进行剂量个体化调整。
2、同时使用酶诱导剂(如苯妥英,卡马西平及奥平)的患者,初始剂量应为睡前4mg,1次/日,并密切监测患者的反应。临床试验显示,抗癫痫药物这类患者的有效作用会大幅降低,表现在12mg较8mg降低癫痫发作频率的作用更强。如给患者另外加入或撒出也具有酶诱导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时,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临床效应和耐受性,可能需要调整剂量。
3、轻度和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暴露量会增加,t1/2会延长,需要调整剂量。应从2mg/d开始,以2mg/周的增幅,每两周增加1次剂量,直至达到目标剂量。轻度和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最大推荐剂量为6mg/d或4mg/d,不推荐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使用本品。
4、中度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使用本品应密切监测,根据临床效应和耐受性缓慢滴定剂量。不推荐重度肾功能不全患者或接受透析的患者使用本品。
-
不良反应
1、导致停药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嗜睡、眩晕、易怒、攻击性、发怒、共济失调、步态不稳、视物模糊、激惹及构音障碍。
2、常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疲乏、激惹、跌倒、恶心、共济失调、平衡障碍、步态不稳、眩晕、体重增加。
3、少见不良反应有眩晕、复视、视物模糊、便秘、呕吐、上呼吸道感染、挫伤、头部损伤、四肢损伤、皮肤裂伤、低血钠、腰痛、骨骼肌痛、四肢痛、外周水肿、无力、共济失调、头痛、感觉减退、感觉异常、攻击性、发怒、焦虑、精神错乱、欣快感、激惹、情绪改变、咳嗽及口咽痛。
-
禁忌
对吡仑帕奈过敏者、重度肾功能障碍患者、终末期肾病或需要透析的患者、重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禁用。
-
注意事项
1、服用本品的患者有发生严重的或危及生命的精神病和行为异常,包括攻击性、敌意、易激惹,发怒及杀人意念和威胁。如出现上述症状,应对本品减量,如症状严重或出现恶化,应立即停用本品。
2、包括本品在内的抗癫痫药都会增加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应监测使用抗药的患者发生抑郁或悲化,自杀的想法或行为和(或)任何反常的情绪或行为。
3、本品可导致剂量相关性头晕、步态不稳或共济失调的发生,这些不良反应常发生于滴定剂量期,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风险更高。
4、本品可导致剂量依赖性嗜睡和疲乏,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的发生率更高。
5、应建议患者不要从事需要精神警觉的危险活动,如驾驶机动车或操作危险性大的机器,直至患者对上述活动已有了十足的掌控能力。
6、在一些病例可在用药后发生跌倒,导致包括头部损伤和骨折等的严重损伤,老年患者较年轻患者跌倒的可能性更大。
7、抗癫痫药突然撒药可增加的再发频率,本品的t1/2约105h,即使突然停药,血药浓度都会缓慢降低。总体来说,抗癫痫药应缓慢撤药,如果因为不良反应严重,可考虑紧急停药。
-
药物相互作用
1、本品可降低左炔诺孕酮的暴露量40%,与口服或植入性含左炔诺孕酮的避孕药同时使用,可能使避孕药药效降低。建议另外选用其他非激素型避孕方式。
2、与CYP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包括卡马西平、苯妥英或奥卡西平合用,本品的血药浓度会降低50%-67%。合用时,应增加本品的起始剂量,在大剂量(8-12mg)下未见影响抗癫痫效果。
3、本品与中枢神经抑制药包括乙醇合用会增强中枢神经抑制作用。本品对复杂工作如驾驶等的影响与乙醇的损害作用有相加或相乘的作用,增加乙醇对患者机敏警觉的干扰并增加愤怒、意识错乱和抑郁水平。与其他中枢抑制剂合用也有类似作用。合用时应密切监测患者,应限制患者的活动,直至结束与中枢神经抑制药(苯二氮草类、麻醉药、具镇静作用的抗组胺药)合用。建议患者不能驾驶车辆或操作机械,直至已有足够的经验判断是否对上述工作有指挥能力。
4、单次给予本品1mg与CYP3A4抑制剂(如酮康唑)400mg/d同服,8天后,本品的t1/2(半衰期)可延长15%。
5、给予本品6mg/d,20天后,可降低咪达唑仑15%的Cmax(最大血药浓度)。
-
药物过量
本品无特异性解毒剂,如过量服用,建议应确保气道开放、吸氧和通气,监测心律和生命体征。
-
药理作用
本品为突触后神经细胞上AMPA型谷氨酸受体的非竞争性拮抗药。谷氨酸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种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许多由神经元过度兴奋导致的神经障碍有关,本品精确的抗癫痫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
-
药代动力学
1、吸收:本品口服吸收快速而完全,几乎没有首过效应。空腹服用后的Tmax为0.5-2.5h,食物不影响吸收程度(AUC),但可减慢吸收速度。2-3周可达稳态,单剂量给予0.2-12mg和多次给药1-12mg后,剂量与AUC呈线性关系。进食后服药可使Cmax降低28%-40%,Tmax延迟2-3h。
2、分布:体外实验表明,血药浓度在20-2000ng/ml范围时,其蛋白结合率95%-96%,主要与白蛋白及α1酸糖蛋白结合,血液血浆之比为0.55-0.59。
3、代谢:本品主要通过氧化及葡萄糖酸化进行代谢,氧化代谢主要由CYP3A4和(或)CYP3A5介导,其他CYP酶也可能很小程度地参与代谢。给予放射性标记的本品,显示体循环中的原药占74%-80%,而血浆中的代谢产物仅为少量。
4、排泄:从尿中可回收22%的放射性物质,粪便中占48%。尿和粪便中主要为氧化产物和共轭代谢产物的混合物,本品t1/2约为105h,清除率约为12ml/min。
5、轻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暴露量约可增加50%,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的暴露量可增加2.55倍,t1/2大约会延长至300h,轻度肾功能不全患者较健康志愿者的清除率低27%,AUC则高37%,但不必调节剂量。
-
贮藏方法
20-25℃干燥处遮光密闭保存,短程携带允许15-30℃。
-
有效期
24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