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瑞替尼
巴瑞替尼,西药名。选择性免疫抑制剂,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也适用于成人患者重度斑秃的治疗。

通用名称

巴瑞替尼

英文名称

Baricitinib Tablets

汉语拼音

Baruitini Pian

药品类型

免疫抑制剂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 成分

    本品的活性成份为巴瑞替尼。

  • 性状

    1、巴瑞替尼2mg薄膜包衣片

    浅粉色椭圆形薄膜包衣片,一面凹印“Lily”字样,另一面凹印“2”字样。片剂两面均包含凹形区域。

    2、巴瑞替尼4mg薄膜包衣片

    中粉色圆形薄膜包衣片,一面凹印“Lily”字样,另一面凹印“4”字样。片剂两面均包含凹形区域。

  • 适应症

    1、类风湿关节炎

    巴瑞替尼适用于对一种或多种肿瘤坏死因子(TNF)抑制剂疗效不佳或不耐受的中重度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成年患者。

    使用限制:不推荐使用巴瑞替尼联合其他JAK抑制剂、生物类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或强效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和环孢素。

    2、斑秃

    巴瑞替尼适用于成人患者重度斑秃的治疗。

    不推荐联合其他JAK抑制剂、生物类免疫调节剂、环孢素或其它强效免疫抑制剂。

  • 规格

    2mg;4mg。

  • 用法用量

    1、类风湿关节炎

    应该由在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方面有经验的医生进行治疗。

    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mg每日一次。对于无以下风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4mg每日一次给药。达到疾病活动度持续缓解且符合降低用药剂量标准的4mg使用患者,应考虑降至2mg每日一次。

    对于下述人群,推荐2mg每日一次给药:存在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和恶性肿瘤风险较高的患者、年龄>65岁,并且可能适用于有慢性或反复感染病史的患者。

    2、斑秃

    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mg每日一次。

    如果对治疗应答不足,用量可考虑加至4mg每日一次。

    对于几乎完全或完全脱发,伴或不伴大量睫毛或眉毛脱落的患者,可考虑剂量为4mg每日一次。

    当患者对4mg的治疗获得充分应答时,剂量应考虑减至2mg每日一次。

    3、肾功能损伤

    对于肌酐清除率介于30-60mL/分钟的患者,如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4mg每日一次,则减至2mg每日一次。如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mg,则不推荐使用;不推荐在肌酐清除率<30mL/分钟的患者中使用巴瑞替尼。

    4、肝功能损伤

    在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无须进行剂量调整。不推荐在重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使用巴瑞替尼

    5、与OAT3抑制剂的联合给药

    正在接受有强效抑制作用的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3(OAT3)抑制剂,例如丙磺舒的患者,如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4mg每日一次,则减至2mg每日一次;如巴瑞替尼的推荐剂量为2mg每日一次,则不推荐使用本品。

    不应该在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低于0.5x109细胞/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1x109细胞/L或血红蛋白值低于8g/dL的患者中起始治疗。一旦数值改善至高于这些限值,则可以起始治疗。

    口服给药,餐时或空腹时均可,可以在一日中的任何时候给药。

  • 不良反应

    一、安全性特征汇总:

    最常见的药物不良反应(ADRs)是低密度脂蛋白(LDL)胆固醇升高、上呼吸道感染、头痛、单纯痕疹和尿路感染。严重感染性肺炎和严重带状疤疹偶见于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二、不良反应:十分常见(≥1/10)、常见(≥1/100至小于1/10)、偶见(≥1/1000至小于1/100),罕见(小于1/10000)。以下为基于类风湿关节炎、特应性皮炎和斑秃适应症根据临床试验和/或上市后来源得出的综合数据。

    1、感染和侵染类疾病:十分常见上呼吸道感染;常见带状疱疹、单纯疱疹、胃肠炎、尿路感染、感染性肺炎。

    2、血液和淋巴系统疾病:常见血小板增多,偶见中性粒细胞减少。

    3、代谢和营养类疾病:十分常见高胆固醇血症;偶见高甘油三酯血症。

    4、各类神经系统疾病:常见头痛。

    5、胃肠系统疾病:常见恶心、腹痛;偶见憩室炎。

    6、肝胆系统疾病:常见ALT水平升高;偶见AST水平升高。

    7、皮肤和皮下组织类疾病:常见皮疹、痤疮。

    8、免疫系统疾病:偶见面部肿胀、荨麻疹。

    9、呼吸系统、胸及纵膈疾病:偶见肺栓塞。

    10、血管与淋巴管类疾病:偶见深静脉血栓形成。

    11、各类检查:常见磷酸肌酸激酶水平升高;偶见体重增加。

  • 禁忌

    1、对活性物质或任何辅料有过敏反应。

    2、妊娠。

  • 注意事项

    对于以下患者,仅在没有合适的替代治疗可用时,方可使用巴瑞替尼:

    (1)≥65岁;

    (2)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病史或其他心血管风险因素的患者(如当前或既往长期吸烟者);

    (3)有恶性肿瘤风险因素的患者(例如,当前患有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病史).

    1、≥65岁患者中使用JAK抑制剂

    考虑到在一项托法替布(另一种JAK抑制剂)的大型随机研究中观察到≥65岁患者的MACE、恶性肿瘤、严重感染和全因死亡风险增加,仅在没有合适的替代治疗可用时,方可使用巴瑞替尼。

    2、严重感染

    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已经报告了由细菌、分枝杆菌、侵袭性真菌、病毒或其他机会性病原体引起的严重且有时致死的感染。巴瑞替尼治疗期间报告的最常见严重感染包括感染性肺炎、带状抱疹和尿路感染。巴瑞替尼治疗期间报告的机会性感染中包括结核、多皮区带状疱疹、食管念珠菌病、肺囊虫病、急性组织胞浆菌病、隐球菌病、巨细胞病毒和BK病毒。一些患者呈现播散性而非局限性疾病,其常伴随服用免疫抑制剂,例如甲氨蝶呤或糖皮质激素。

    避免在患有活动性严重感染(包括局部感染)的患者中使用巴瑞替尼。巴瑞替尼治疗之前,考虑治疗的风险和获益:

    (1)伴有慢性或复发性感染;

    (2)已暴露于结核病;

    (3)有严重感染或机会性感染史;

    (4)有地方性结核病或地方性真菌病地区旅居史;

    (5)或患有可能导致易于感染的其他疾病。

    在巴瑞替尼治疗期间和治疗后,密切监测患者发生感染体征和症状的情况。如果患者发生严重感染、机会性感染或脓毒症,则中断巴瑞替尼治疗。在巴瑞替尼治疗过程中如果出现感染,应该密切监测患者,而且如果患者对标准治疗无应答,则应该暂停巴瑞替尼治疗。在感染痊愈前不得重新开始巴瑞替尼治疗。

    3、结核

    在巴瑞替尼给药前,评估患者是否有活动性感染。巴瑞替尼不得用于活动性结核(TB)患者。

    检查患者是否有潜伏性TB。伴潜伏性TB患者在启动巴瑞替尼治疗之前应进行标准的抗TB治疗。对于有潜伏或活动性TB史且无法确认已接受足够疗程的患者以及潜伏性TB检测阴性但有TB感染风险因素的患者,亦应考虑在巴瑞替尼治疗前进行抗TB治疗。建议咨询具备治疗TB专业知识的医生,以帮助确定开始抗TB治疗是否适合个体患者。

    在巴瑞替尼治疗期间,监测患者发生结核病症状和体征的情况,包括开始治疗前潜伏性TB检测结果阴性的患者。

    4、血液学异常

    临床试验中报告了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1x109细胞/L、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0.5x109细胞/L以及血红蛋白<8g/dL。在患者常规治疗期间观察到ANC<1x109细胞/L、ALC<0.5x109细胞/L或血红蛋白<8g/dL时,不应起始治疗,或应该暂停治疗。

    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淋巴细胞增多的风险会升高。罕见报告患有淋巴增生性疾病的病例。

    5、病毒再激活

    临床研究中报告了病毒再激活,包括疱疹病毒再激活(例如:带状疱疹,单纯疱疹)的发生。之前接受过生物和传统改善病情抗风湿药(DMARDs)治疗的年龄≥65岁的患者中更常报告带状疱疹的发生。如果患者发生了带状疱疹感染,则应该暂时停止巴瑞替尼治疗,直至症状痊愈。

    巴瑞替尼开始治疗之前应该依据临床指南进行病毒性肝炎筛查。具有乙型肝炎或丙型肝炎活动性感染证据的患者被排除在临床试验之外。丙型肝炎抗体阳性但是丙型肝炎病毒RNA阴性的患者允许参与研究。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和乙型肝炎核心抗体阳性,但是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的患者也允许参与研究;应该监测这些患者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的表达。如果检测出HBV DNA,则应该咨询肝病医生是否应该暂停治疗。

    6、死亡

    在一项针对50岁及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大型、随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对另一种JAK抑制剂与TNF抑制剂进行比较,观察到该JAK抑制剂的全因死亡率(包括心血管源性猝死)更高。在开始或继续使用艾乐明治疗之前,应考虑对个体患者进行获益和风险评估。

    7、恶性肿瘤及淋巴增生性疾病

    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淋巴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的风险升高,斑秃患者中观察到恶性肿瘤的发生。免疫调节药物可能会增加恶性肿瘤(包括淋巴瘤)的风险。

    在50岁及以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关于另一种JAK抑制剂的大型随机活性对照研究中,与接受TN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相比,接受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恶性肿瘤(不包括非黑色素瘤皮肤癌[NMSC])发生率更高,观察到淋巴瘤发病率更高。在吸烟或有吸烟史的患者中,与TNF抑制剂治疗相比,观察到接受JAK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的肺癌发病率更高。在这项研究中,吸烟或有吸烟史的患者罹患恶性肿瘤的风险更高。

    在开始或继续使用巴瑞替尼治疗前,应考虑个体患者的获益和风险,特别是确诊恶性肿瘤(成功治疗的NMSC除外)、发展为恶性肿瘤以及吸烟或有吸烟史的患者。

    8、非黑素瘤皮肤癌

    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报告了非黑素瘤皮肤癌(NMSC)。建议对所有患者进行定期皮肤检查,尤其是有皮肤癌风险因素的患者。

    9、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

    在50岁及以上接受另一种JAK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大型、随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中,与TNF抑制剂治疗组相比,观察到使用JAK抑制剂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入的比例更高,这些事件包括心肌梗死(MI)、卒中和心血管源性相关死亡。目前吸烟或有吸烟史的患者风险更高。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关于巴瑞替尼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中,与接受TN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巴瑞替尼治疗组MACE的比例更高。

    在开始或继续使用巴瑞替尼治疗之前,考虑对个体患者的获益和风险进行评估,尤其是目前吸烟或有吸烟史的患者以及有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告知患者严重心血管事件的症状以及发生时应采取的措施。对于有心肌梗死或卒中患病史的患者,停止巴瑞替尼治疗。

    10、血栓形成

    与安慰剂相比,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观察到血栓形成发生率增高,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此外,巴瑞替尼的临床研究中报告了四肢动脉血栓形成的病例。其中许多为严重不良事件,有些导致死亡。血小板计数升高与血栓事件之间无明确关联。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进行的一项关于巴瑞替尼的回顾性观察性研究中,与接受TNF抑制剂治疗的患者相比,巴瑞替尼组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比例更高。在使用其他JAK抑制剂时也报告了此类事件。在50岁及以上接受另一种JAK抑制剂治疗的RA患者(至少存在一项心血管危险因素)中,与TNF抑制剂治疗组相比,观察到总体血栓形成DVT和PE的发生率更高。

    存在DVT/PE风险因素的患者,如高龄、肥胖、有DVT/PE病史,手术或卧床,使用复方激素避孕药或激素替代疗法的患者以及遗传性凝血功能障碍,应慎用巴瑞替尼。

    如果出现DVTPE的临床特征,应停止巴瑞替尼治疗,立即对患者进行评估,并给予适当治疗。避免对血栓形成风险增加的患者进行巴瑞替尼治疗。

    11、免疫接种

    没有正在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对活疫苗的应答数据。巴瑞替尼治疗期间或即将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前,不推荐使用活疫苗或减毒疫苗。在开始巴瑞替尼治疗前,建议按照现行免疫接种指南为所有患者接种近期需要接种的所有疫苗。

    12、血脂异常

    相对于安慰剂,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中血脂参数出现剂量依赖性升高。接受他汀类药物导致LDL胆固醇下降至治疗前水平。开始巴瑞替尼治疗之后大约12周应该评估血脂参数,而且随后应该依据高脂血症国际临床指南管理患者。

    13、肝转氨酶升高

    相对于安慰剂,接受巴瑞替尼治疗的患者血液中的ALT和AST活性出现剂量依赖性升高。临床试验中报告了ALT和AST升高至≥5和≥10正常值上限(ULN)。在RA-BEGIN研究中,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相对于巴瑞替尼治疗,使得肝转氨酶水平升高发生的频率增加。如果患者常规治疗期间观察到ALT或AST升高以及出现疑似药物导致的肝损伤,则应该暂停巴瑞替尼治疗,直至排除该诊断。

    14、实验室监测(监测指南和措施详见说明书)

    建议监测的项目包括:血脂参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淋巴细胞绝对计数(ALC)、血红蛋白(Hb)、肝转氨酶。

    15、免疫抑制药物

    不推荐与生物DMARDs、生物免疫调节剂或其他Janus激酶(JAK)抑制剂联合用药,因为无法排除会增加免疫抑制风险。有关巴瑞替尼与强效免疫抑制药物联合使用的数据(例如,硫唑嘌呤、他克莫司、环孢素)有限,当与这些药物联合使用时应该谨慎使用。

    16、过敏反应

    在上市后,有与巴瑞替尼给药相关的药物过敏反应病例报告。如果出现任何严重的过敏反应或速发过敏反应,应立即停用巴瑞替尼。

    17、憩室炎

    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的来源报告了憩室炎和胃肠穿孔事件。对于憩室性疾病患者,尤其是长期服用与憩室炎风险增加相关的合并用药(非甾体抗炎药、皮质类固醇和阿片类药物)的患者,应谨慎使用巴瑞替尼。对出现新的腹部体征和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评估,以便早期发现憩室炎或胃肠穿孔。

    18、对驾驶和操作机器能力的影响

    巴瑞替尼对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未造成影响,或造成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妊娠期

    研究已经证明JAK/STAT通路与细胞黏附和细胞极性相关,这可能影响早期胚胎发育。目前尚无充足的在妊娠期女性中使用巴瑞替尼的数据。动物研究显示具有生殖毒性。

    巴瑞替尼禁止在妊娠期间使用。育龄期女性在接受治疗期间以及治疗结束后至少1周必须使用有效的避孕手段。如果患者在服用巴瑞替尼期间怀孕,则应该告知患者可能对胎儿造成的风险。

    2、哺乳期

    目前未知巴瑞替尼/代谢产物是否会分泌至人乳汁中。动物实验中获得的药效学/毒理学数据已经表明巴瑞替尼会分泌至乳汁中。

    无法排除对新生儿/婴儿造成的风险,不应该在哺乳期使用巴瑞替尼。在决定是否停止哺乳或停止巴瑞替尼治疗时,应该考虑到母乳喂养能够给儿童带来的获益以及治疗可能给母亲带来的获益。

    3、生育力

    在动物中进行的研究表明接受治疗期间,巴瑞替尼治疗可能会降低雌性动物的生育力,但是未影响雄性动物的精子形成。

  • 儿童用药

    尚未确定巴瑞替尼在小于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疗效。

  • 老人用药

    在年龄≥75岁的患者中的临床经验非常有限,年龄为≥65岁或≥75岁未对巴瑞替尼暴露量造成影响(Cmax和AUC)。

  • 药物相互作用

    一、药效学相互作用

    1、免疫抑制药物

    未研究巴瑞替尼与生物DMARDs、生物免疫调节或其他JAK抑制剂联合使用。巴瑞替尼临床研究中,巴瑞替尼与强效免疫抑制药物,如硫唑嘌呤、他克莫司或环孢素的联合使用有限,无法排除会增加免疫抑制的风险。

    二、其他药物影响巴瑞替尼的药代动力学的可能性

    1、转运蛋白

    体外条件下,巴瑞替尼是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OAT)3、P-糖蛋白(Pgp)乳腺癌耐药蛋白(BCRP)以及多药和毒性外排蛋白(MATE)2-K的底物。临床药理学研究中,丙磺舒给药(一种具有强效OAT3抑制剂)使得巴瑞替尼的AUC0-∞升高了大约2倍,而tmax或Cmax未发生变化。未进行与较弱的OAT3抑制剂联合给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前体药来氟米特能够迅速转化为特立氟胺,特立氟胺是一种较弱的OAT3抑制剂,因此可能会导致巴瑞替尼暴露量升高。由于未进行专门的相互作用研究,所以,当来氟米特或特立氟胺与巴瑞替尼联合使用时应慎用。虽然与OAT3抑制剂布洛芬和双氯芬酸的联合使用可能会导致巴瑞替尼的暴露量升高,但是,相对于丙磺舒,其OAT3的抑制能力较弱,因此预期无临床相关相互作用。巴瑞替尼与环孢素(Pgp/BCRP抑制剂)或甲氨蝶呤(多种转运蛋白的底物,包括OATP1B1、OAT1、OAT3、BCRP、MRP2、MRP3以及MRP4)联合使用未对巴瑞替尼暴露量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2、细胞色素P450酶

    体外条件下,尽管少于10%的给药剂量通过氧化代谢,但是巴瑞替尼仍然是细胞色素P450酶(CYP)3A4的底物。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巴瑞替尼与酮康唑(强效CYP3A抑制剂)联合使用对巴瑞替尼的PK未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巴瑞替尼与氟康唑(中效CYP3A/CYP2C19/CYP2C9抑制剂)或利福平(强效CYP3A诱导剂)联合使用未导致巴瑞替尼暴露量发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3、胃pH调节剂

    使用奥美拉唑之后出现的胃pH升高未对巴瑞替尼暴露量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三、巴瑞替尼影响其他药物的药代动力学的可能性

    1、转运蛋白

    体外条件下,巴瑞替尼在临床相关浓度下不是OAT1、OAT2、OAT3、有机阳离子转运蛋白(OCT)2、OATP1B1、OATP1B3、BCRP、MATE1和MATE2-K的抑制剂。巴瑞替尼可能是一种临床相关的OCT1抑制剂,然而,目前还没有已知的选择性OCT1底物可以预测临床意义上的相互作用。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当巴瑞替尼与地高辛(Pgp底物)或甲氨蝶呤(多种转运蛋白的底物)联合使用时,未对暴露量造成具有临床意义的影响。

    2、细胞色素P450酶

    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巴瑞替尼与CYP3A的底物辛伐他汀、炔雌醇或左炔诺孕酮联合使用时并未导致这些药物的PK出现有临床意义的变化。

  • 药物过量

    临床试验中,单剂量40mg给药和多剂量每日20mg持续10天给药均未出现剂量限制性毒性。不良事件与在较低剂量水平时观察到的不良事件相当,未识别出特殊的毒性。40mg单剂在健康志愿者中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表明,超过90%给予的剂量预期在24小时内清除。如果出现药物过量,推荐监测患者不良反应的体征和症状。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该接受适当的治疗。

  • 药理作用

    巴瑞替尼是一种可逆的选择性酪氨酸蛋白激酶(JAK)1和JAK2抑制剂。

    JAK是涉及造血作用、炎症和免疫功能相关的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细胞表面受体转导细胞内信号的酶。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中,JAK使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活化因子(STATs)磷酸化和活化,激活细胞内的基因表达。巴瑞替尼能够通过抑制JAK1和JAK2酶活性调节这些信号转导途径,进而降低STATs的磷酸化和活化。

  • 毒理作用

    1、遗传毒性

    巴瑞替尼Ames试验、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大鼠骨髓微核试验结果阴性。

    2、生殖毒性

    大鼠生育力试验中,巴瑞替尼使总体交配能力下降(生育力和受孕指数下降)。雌雄大鼠经口给予巴瑞替尼,>25mg/kg/天剂量下雌鼠可见生育力和交配指数下降、黄体和着床数下降、着床前丢失率增加和/或宫内胚胎存活率降低。50mg/kg天剂量下雄鼠可见生育能力和交配指数下降,病理学检查未见对精子发生或精液/精子指标明显影响,雄鼠总体交配表现下降可能是由对雌性动物的影响所致。

    胚胎-胎仔发育毒性试验中,大鼠、兔给予巴瑞替尼,暴露量分别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10倍和39倍时,可见胎仔发育减缓、体重降低,骨骼畸形。按AUC计,暴露量约为人体暴露量的2倍时,未见明显胚胎-胎仔发育毒性。

    大鼠围产期发育毒性试验中,巴瑞替尼暴露量分别约相当于人体暴露量的4倍和21倍时,可见幼仔体重下降和出生后存活率下降。

    哺乳期大鼠乳汁中可检测到巴瑞替尼。

    3、致癌性

    Tg.rasH2小鼠6个月、大鼠2年致癌性试验中,均未见巴瑞替尼相关的肿瘤发生率增加,未见作用剂量(NOEL)为:雌雄小鼠分别为150、300mg/kg/天,雌雄大鼠分别为25、8mg/kg/天。

  • 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特征

    口服给予巴瑞替尼之后,在治疗剂量范围内观察到全身性暴露量按照剂量比例升高。巴瑞替尼的PK和时间呈线性关联。

    1、吸收

    口服给药之后,巴瑞替尼被迅速吸收,中位tmax大约为1小时(范围0.5-3.0h),绝对生物利用度大约为79%(CV=3.94%)。进食使得暴露量下降达14%,Cmax下降达18%,延后tmax达0.5小时。用餐时给药与暴露量的临床相关效果无关。

    2、分布

    静脉输注给药之后的平均分布容积为76L,表明巴瑞替尼分布于组织中。大约50%的巴瑞替尼会与血浆蛋白结合。

    3、生物转化

    巴瑞替尼代谢主要由CYP3A4介导,少于10%的剂量鉴定为发生了生物转化。无法定量分析血浆中的代谢产物。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巴瑞替尼主要通过尿液(69%)和粪便(15%)以原形药物形式排泄,仅鉴定出4种次要氧化代谢产物(3种存在于尿液中,1种存在于粪便中),大约分别占给予剂量的5%和1%。体外条件下,巴瑞替尼是CYP3A4、OAT3、Pgp、BCRP和MATE2-K的底物并且可能是转运蛋白OCT1的临床相关抑制剂。巴瑞替尼在临床相关浓度下不是转运蛋白OAT1、OAT2、OAT3、OCT2、OATPIB1、OATP1B3、BCRP、MATE1和MATE2-K的抑制剂。

    4、清除

    肾脏清除是巴瑞替尼的主要清除机制,其通过肾小球滤过以及通过OAT3、Pg、BCRP以及MATE2-K的主动分泌清除。临床药理学研究中,大约75%的给予剂量在尿液中清除,大约20%的剂量通过粪便清除。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平均表观清除速率(CL/F)和半衰期分别为9.42L/hr(CV=34.3%)和12.5hrs(CV=27.4%)。类风湿关节炎受试者相对于健康受试者,稳态时的Cmax和AUC分别高出1.4倍和2.0倍。斑秃患者的平均表观清除率(CL/F)和半期分别为11.0L/hr(CV=36.0%)和15.8小时(CV-35.0%)。在斑秃患者中,稳态下的Cmax和AUC值是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0.9倍。

    5、肾功能损伤

    研究发现肾功能能够显著影响巴瑞替尼暴露。轻度和中度肾损伤患者与肾功能正常患者的AUC平均比率为1.41(90%CI:1.15-1.74)和2.22(90%CI:1.81-2.73)。轻度至中度肾损伤患者的Cmax比肾功能正常患者的Cmax的平均比率为1.16(90%C:0.92-1.45)和1.46(90%CI:1.17-1.83)。剂量推荐见[用法用量]

    6、肝功能损伤

    轻度或中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未观察到对巴瑞替尼的PK有临床相关影响。未在重度肝功能损伤的患者中研究巴瑞替尼的使用。

    7、老年患者

    年龄为≥65岁或≥75岁未对巴瑞替尼暴露量造成影响(Cmax和AUC)。

    8、儿童人群

    儿童人群中巴瑞替尼的安全性、疗效和药代动力学尚未确定。

    9、其他内在因素

    体重、性别、人种以及种族对巴瑞替尼的PK未造成临床相关影响。内在因素对PK参数的平均效应(AUC和Cmax)一般介于巴瑞替尼的个体内PK变异范围内。因此,基于这些患者因素,无须进行剂量调整。

  • 贮藏方法

    不超过30℃保存。

  • 有效期

    36个月

  • 执行标准

    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190056。

  • 批准文号

    2mg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90039;

    4mg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J20215001。

生产厂家
--暂无厂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