氟维司群
氟维司群,为西药名。常用剂型有注射剂等。用于在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后或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疗中进展的绝经后(包括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通用名称

氟维司群

英文名称

Fulvestrant

汉语拼音

Fuweisiqun

药品类型

N/A

处方类型

处方药

医保类型

医保乙类
  • 成分

    本品的主要成分为氟维司群。

  • 性状

    氟维司群注射液:无色或黄色的澄明黏稠液体。

  • 适应症

    本品可用于在抗雌激素辅助治疗后或治疗过程中复发的,或是在抗雌激素治疗中进展的绝经后(包括自然绝经和人工绝经)雌激素受体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

  • 规格

    氟维司群注射液:5ml:0.25g。

  • 用法用量

    本品不同剂型、不同规格的用法用量可能存在差异,请阅读具体药物说明书使用,或遵医嘱。

    氟维司群注射液:

    1、成年女性(包括老年妇女):推荐剂量为每月给药一次,一次250mg。尚缺乏更高剂量下中国患者使用的安全有效性信息。

    2、儿童及青少年:因尚未确定本品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不推荐在该年龄层中使用本品。

    3、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轻度至中度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无需调整剂量。未在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肌酐清除率<30ml/min)中评价本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因此建议这些患者慎用。

    4、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对于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无需调整剂量。但由于在这些患者中氟维司群的暴露可能增加,故应慎用本品。没有本品对于重度肝功能损害患者的研究资料。

    5、使用方法:臀部缓慢肌注。

  • 不良反应

    1、十分常见(≥10%):虚弱无力、肝酶升高、恶心、头疼。

    2、常见(≥1%-<10%):潮热、呕吐、腹泻、厌食、皮疹、泌尿道感染、过敏反应、胆红素升高。

    3、偶见(≥0.1%-<1%):肝衰竭、肝炎、Y-GT升高。

  • 禁忌

    1、已知对本品活性成份或任何辅料过敏的患者。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见【孕妇及哺乳期妇女】)

    3、严重肝功能损害的患者。(见【注意事项】和【药代动力学】)

    4、本品含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 注意事项

    1、轻度至中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本品(见【用法用量】、【禁忌】和【药代动力学】)。

    2、严重肾功能损害的患者应慎用本品(肌酐清除率<30ml/min)。

    3、考虑到本品的给药途径为肌注,有出血体质或血小板减少症或正在接受抗凝剂治疗的患者应慎用本品。

    4、晚期乳腺癌妇女中常见血栓栓塞发生,这在临床研究中也被观察到。当给予高危患者本品治疗时应考虑到这一点。

    5、尚无氟维司群对骨骼作用的长期资料。考虑到氟维司群的作用机制,会有发生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

    6、运动员慎用。

    7、对于驾驶及操作机械能力的影响:本品不会或很少会影响患者驾驶和操作机械的能力。然而本品治疗期间常有虚弱无力的报告。对于有这些不良反应的患者在驾驶和操作机械时应特别谨慎。

  • 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用药

    1、育龄妇女:应建议育龄妇女在接受治疗时使用有效方式避孕。

    2、妊娠:孕妇禁用本品(见【禁忌】)在大鼠和家兔中单剂肌注本品后,可见氟维司群透过胎盘。动物试验中显示氟维司群具有生殖毒性,包括胎儿畸形率和死亡率升高见毒理研如在使用本品期间患者怀孕应告知对胎儿的潜在危害和流产的可能

    3、哺乳:在使用本品治疗期间,应停止乳在哺乳大鼠中可见策维司群分泌入乳汁。尚不明确氟维司群是否会分泌进入人的乳汁,考虑到氟维司群对哺乳期婴儿潜在的严重不良反应,哺乳期间禁用本品(见【禁忌】)。

  • 儿童用药

    因尚未确定本品在儿童及青少年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故不推荐在该年龄层中使用本品。

  • 老人用药

    在欧洲和北美进行的关注注册临床试验9238IL/0020和9238IL/0021中纳入了65岁以上患者(见【临床试验】),按年龄对肿瘤缓解进行评价时,氟维司群治疗组65岁及以上的患者出现客观缓解率分别为16%和11%。在中国进行的注册试验D6997L00004中纳入了35例65岁及以上患者,因病例数有限未进行比较分析。

  • 药物相互作用

    1、与咪达唑仑(CYP3A4的底物)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表明氟维同群对CYP3A4无抑制作用。

    2、与利福平(CYP3A4的诱导剂)和酮康唑(CYP3A4的抑制剂)相互作用的临床研究表明,氟维司群的清除率未发生临床相关性的改变。故同时使用氟维司群与CYP3A4抑制剂或诱导剂时无需调整氟维司群给药剂量。

  • 药物过量

    尚无人用药过量的经验。动物试验表明当使用高剂量的氟维司群时,未发生除直接或间接的抗雌激素效应以外的作用见毒理研。如发生药物过量,应对症治疗。

  • 药理作用

    1、氟维司群为竞争性的雌激素受体拮抗剂,其亲合力与雌二醇相似。氟维司群阳斷了雌激素的营养作用而本身没有任何部分激动(雌激素样)作用。其作用机制与下调雌激素受体(ER)蛋白水平有关。

    2、体外研究证实,氟维司群是他莫昔芬耐药以及雌激素敏感的人乳腺癌(MCF-7)细胞系生长的可逆性抑制剂。在体内肿瘤研究中,氟维司群可延缓裸鼠体内人乳腺癌MCF-7细胞异种移植物的植入。氟维司群可抑制已植入的MCF-7异种移植物以及他莫昔芬耐药的乳腺肿羶异种移植物的生长。对氟维司群耐药的乳腙肿瘤异种移植物可能对他莫昔芬也存在交叉耐药性。

    3、在未成熟的或切除卵巢的小鼠和大鼠中进行体内子宫增生试验,氟维司群未表现出激动剂样作用。在未成熟的大鼠和切除卵巢的猴进行的体内研究中,氟维司群可阳断雌二醇引起的子宫增生作用。在绝经后妇女,给予氟维司群(每月250mg)后,未见血浆中FSH和LH浓度的改变,提示无外周甾体效应。

    4、在患有原发性乳腺癌的绝经后妇女中进行的临床试验表明,与安慰剂相比,氟维司群可明显下调ER阳性肿瘤的ER蛋白。同时孕激素受体表达也有明显的下降,这与氟维司群没有内源性雌激素激动作用相一致。

  • 毒理作用

    1、在多次给药研究中,本品及其它制剂的氟维司群在被测动物中均有良好的耐受性。局部反应(包括注射部位的肌炎和肉芽肿)是由于溶媒造成的;但与生理盐水相比,家兔中肌炎发生的严重程度隨氟維司群的增加而升高。在大鼠和犬中进行的多次肌注给药毒性研究表明,许多观察到的作用是由氟维司群的抗雌激素作用造成的,尤其是在雌性动物的生殖系统中。

    2、在犬中进行口服和静注给药的研究,观察到了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口服时,心电图ST段略有抬高;静注时,有一只犬发生窦性停搏)。但这些情况发生时,其暴露水平远高于在患者中的水平(Cmax>40倍),被认为在临床剂量下对人的安全性的意义有限。

    3、致癌性、致突变性和生殖损害:

    (1)在一项应用雌性和雄性大鼠,为期2年的致癌性研究中,氟维司群肌肉注射剂量为15mg/kg/30天,10mg/大鼠/30天和10mg/大鼠/15天,上述剂量分别相当于给予女性患者推荐剂量250mg/月时达到的全身暴露量[AUC0-30天]的约1倍、3倍和5倍(雌性大鼠)及1.3倍、1.3倍和1.6倍(雌性大鼠)。

    (2)雌性大鼠给予剂量为10mg/大鼠/15天和雄性大鼠给予剂量为15mg/大鼠/30天时,出现良性卵巢颗粒细胞肿瘤和睾丸莱迪希细胞肿瘤(Leydigcelltumor)的发生率升高。一项关于小鼠使用不同剂量氟维司群两年致癌性研究显示(口服给药每日一次),150和500mg/kg/天剂量组,卵巢的性索间质瘤(良性和恶性)的发病率增加。在无作用剂量水平下,大鼠全身暴露量水平(AUC)雌鼠是人体暴露水平的约1.5倍,雄鼠为0.8倍,小鼠雄鼠和雌鼠均为人体暴露水平的约0.8倍。上述肿瘤的诱导作用与由周期性动物中抗雌激素药物导致的促性腺素水平药理学相关的内分泌反馈性改变相一致。

    (3)在加入和不加入晡乳动物肝肝代谢激活因子的情况下氟维司群在多项体外试验中未显示致突变性或致畸性(包括应用鼠伤寒沙门氏菌及大肠杆菌菌株进行的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在人淋巴细胞中进行的体外细胞遗传学研究、在小鼠淋巴细胞中进行的哺乳动物细胞突变试验和大鼠体内微核试验)。

    (4)雌性大鼠在交配前2周和交配后周给予剂量≥0.01mg/kg/天的氟维司群时(根据体表面积[BSA]约为推荐人用剂量的百分之一),可导致生殖能力和胚胎存活下降。雌性大鼠给予剂量为0.001mg/kg/天(根据BSA约为人用剂量的千分之一)时,未见药物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和胚胎存活的不良影响作用。在给予剂量为2mg/kg/天时(根据BSA为人用剂量的两倍),在29天停药期后,雌性大鼠的生殖能力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氟维司群对雌性大鼠生殖能力的影响作用与其抗雌激素活性一致。未硏究氟维司群对雄性动物生殖能力的潜在影响作用,但在一项为期6个月的毒理学研究中,肌肉注射给予氟维司群剂量为15mg/kg/30天、10mg/大鼠/30天或10mg/大鼠/15天的雄性大鼠出现源于细精管的精子损失、输精管萎缩和附睾的变性改变。停药后20周,睪丸和附睪的病变并未恢复。上述氟维司群剂量约相当于女性患者全身暴露量[AUC0-30天]的2倍、3倍和3倍。

  • 药代动力学

    1、吸收:肌注本品长效制剂后,氟维司群被缓慢吸收,约在第七天后可达最大血药浓度(Cmax),并可维持一个月以上,每月给药一次可引起约两倍的蓄积作用。每月注射一次氟维司群约在6剂后可达稳态,主要的蓄积出现在3-4剂之后。达到稳态时,氟维司群的血浆浓度维持在一较窄范围内,峰浓度和谷浓度相差约为2-3倍。肌注给药后,暴露量在50-250mg范围内与剂量呈正比。

    2、分布:氟维司群分布快速而广泛。其稳态表观分布容积(Vdss)非常大(约3-5l/kg),这表明主要分布在血管外。氟维司群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99%)。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部份为主要的结合对象未进行竞争性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研究尚未确定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的作用。

    3、代谢:未对氟维司群的代谢进行充分研究,但包括了许多与内源性甾体相似的可能的生物转化途径。在抗雌激素模型中,所鉴别出的代谢产物活性(包括17-酮,砜,3-硫化,3-和17-葡萄糖醛酸化代谢产物)与氟维司群相似或较低。使用人的肝制品和重组人药酶进行的研究表明,CYP3A4是唯一参与氟维司群氧化的P450同工酶,然而在体内,非-P450途径更占主导地位。体外数据提示氟维司群不抑制CYP450同工酶

    4、清除:氟维司群主要以代谢物形式消除,主要的排泄途径是通过粪便(约90%),仅有少于1%是通过尿液排泄。氟维司群的清除率很高,为11±1.7mI/min/kg,表明了较高的肝脏清除率。肌注后终末半衰期(t1/2)由吸收速率控制,估计为50天。

    5、特殊人群:对Ⅲ期临床研究资料进行群体药代动力学分析,不同年龄(33-89岁)、体重(40-127公斤)或种族之间,未发现氟维司群的药代动力学参数有差异。

    6、肾功能损害:轻至中度的肾功能损害不会使氟维司群的药代动力学发生有任何临床相关性的变化。

    7、肝功能损害:在一项单次给药的临床研究中,选取轻到中度肝功能损害(Chld-Pugh分级A或B级)的受试者评价氟维司群的药代动力学。使用了作用时间较短的肌肉注射剂,采用高剂量。与健康受试者相比,肝功能受损的受试者AUC升高2.5倍。在使用氟维司群的患者中,暴露量升高达到该数量级预期耐受性良好。未对严重肝功能损害(Child-Pugh分级C级)的患者进行过评价。

    8、性别:单次静脉注射给药后,男性与女性之间或绝经前妇女与绝经后妇女之间的药代动力学并无差异。同样,肌肉注射给药后,男性与绝经后妇女之间的药代动力学也无差异。

    9、人种:在晚期乳腺癌治疗试验中,对294名女性评价了因人种引起药代动力学差异的可能,试验中包括87.4%的白种人、7.8%的黑种人和4.4%的西班牙裔人。在各组中,氟维司群在血浆中的药代动力学并无差异。在一项单独的试验中,绝经后日本妇女的药代动力学数据与非日本患者的数据相似。

  • 贮藏方法

    2-8℃(置冰箱内)保存。为了避光,应将预填充型注射剂贮于原包装中。

  • 有效期

    48个月

  • 执行标准

    氟维司群注射液:进口药品注册标准JX20090029。

生产厂家
--暂无厂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