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肿瘤
大肠肿瘤是指发生在盲肠、结肠和直肠的占位性病变。其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生活方式、遗传因素、大肠腺瘤、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有关。多数患者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之后可出现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腹痛等,还可伴有腹部肿块、贫血、消瘦、乏力等临床表现。本病的预后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患者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治疗方法等。早期发现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预后。

遗传性

本病与遗传有一定的关联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贫血、消瘦、乏力

主要病因

本病的病因尚未明确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大便隐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钡灌肠X线检查、腹部CT、腹部MRI、PET-CT、肠镜、组织病理学活检

重要提醒

结直肠良性肿瘤有进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相关症状并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

大肠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大肠良性肿瘤

本病包括上皮性肿瘤与非上皮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主要是大肠息肉。大肠息肉从病理上可以分为腺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及错构瘤性息肉等。如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上,称之为息肉病(常有明显遗传性,可伴有全身疾病综合征)。如息肉数目在100枚以下,无明显遗传因素的息肉,称之为散发性息肉。

(2)非上皮性肿瘤包括脂肪瘤、血管瘤和纤维瘤等,但非常少见。

2、大肠恶性肿瘤

大肠恶性肿瘤包括大肠癌、大肠恶性淋巴瘤、恶性黑色素瘤等,其中大肠癌最常见。大肠癌有三种分类方式,分别是根据发病部位分类、根据病理分类和根据肿瘤肉眼观察的形态分类。

(1)根据发病部位分类

①直肠癌:直肠癌是指从齿状线至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处之间的癌(直肠长约15~18cm)。

②左半结肠癌:指腹部左侧结肠发生的癌,包括左侧横结肠癌、降结肠癌和乙状结肠癌。

③右半结肠癌:指腹部右侧结肠发生的癌,包括盲肠癌、升结肠癌和右侧横结肠癌。

(2)根据病理分类

①腺癌:为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和印戒细胞癌。

②腺鳞癌:少见,肿瘤由鳞癌细胞和腺癌细胞两种细胞构成,主要位于直肠下段和肛管。

③未分化癌:癌细胞呈片状或团状,无成熟腺管样结构,细胞排列无规则,预后很差。

(3)根据肿瘤肉眼观察的大体形态分类

①溃疡型:肿瘤表面形成深达肠壁肌层的溃疡,肿瘤可穿破肠壁,向周围浸润,转移较早。

②隆起型:肿瘤主体向肠腔突出,肿块较大时表面可有溃疡,向周围浸润少。

③浸润型:肿瘤沿着肠壁生长,使肠壁增厚,肠腔变窄,但表面常无隆起或溃疡。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2015年我国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为9.88%,其中男性为10.46%,女性为9.17%。

死亡率

2015年我国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00%,其中男性为7.44%,女性为9.09%。

发病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红肉和加工肉的大量摄入、吸烟与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养成,结直肠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好发人群

1、结直肠肿瘤好发于年龄段多为40-5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1.6∶1。

2、如果家族内有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在50岁之前患有结直肠癌,则家族性结直肠癌风险极高,约为2-6倍。

好发地区

1、结直肠肿瘤在澳洲、欧洲和北美较为常见,而在非洲、中亚等较为少见。

2、在我国,结直肠肿瘤更多发于城市地区。

病因

总述

大肠肿瘤的具体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遗传因素、饮食因素、不良生活习惯、炎症刺激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危险因素

1、遗传因素

遗传易感性在大肠肿瘤的发病中具有重要地位,最常见的为家族性肠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Lynch综合征),还有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等。

2、饮食因素

高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饮食,摄入过多腌制、油炸类食品,可能增加患大肠肿瘤的风险。

3、不良生活习惯

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缺乏运动以及肥胖等,与大肠肿瘤的发病有关。

4、炎症刺激

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可能增加大肠肿瘤的风险。

5、年龄

年龄是患大肠肿瘤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增长,患病风险也增加。

症状

总述

大肠肿瘤由于病理类型和发生部位的不同,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大肠良性肿瘤,如大肠息肉,可能仅表现为排便习惯改变、黏液脓血便等症状。而大肠恶性肿瘤,如大肠癌,在早期常无特殊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逐渐出现便血、腹痛、肠梗阻等症状。

典型症状

1、大肠息肉

(1)肠息肉:大多数息肉患者可能无明显自觉症状。患者也可能出现肠道刺激症状、便血、肠梗阻等表现。部分患者也可能出现肠穿孔、贫血等。

(2)肠息肉病:息肉数目较多,若为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可在口唇、口腔黏膜、手掌、手指出现色素沉着,呈黑斑或棕黄色斑。

2、大肠癌

(1)左半结肠癌:左侧结肠肠腔相对右侧较狭窄,乙状结肠与直肠肠腔更狭窄且形成锐角,粪便在左侧更容易导致肠梗阻。因此,腹痛、腹胀、肠型更为明显。乙状结肠癌比右侧结肠癌更常引起便血。

(2)右半结肠癌:右侧结肠肠腔较大,且以吸收功能为主。故右侧结肠癌多表现为腹泻、便秘、腹痛、腹部肿块、低热等症状,也可以肝内多发转移为首发临床表现。此外,右侧结肠癌也可能存在隐匿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3)直肠癌:直肠癌可导致里急后重、直肠疼痛、便血、大便变细等症状。

伴随症状

随着大肠肿瘤的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远处转移,累及哪个器官,就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1、泌尿系统症状

大肠肿瘤侵犯泌尿系统后可能会出现肾积水、血尿、无尿等症状。

2、消化系统症状

出现肝转移,可合并肝大、黄疸、腹水等症状,若出现腹膜转移,还可出现腹部膨隆、腹肌紧张,腹部出现按压痛及反跳痛。

3、呼吸系统症状

肿瘤出现肺脏转移,可出现咳嗽、咳痰、咯血、胸痛等症状。

4、全身症状

淋巴结肿大,尤其以锁骨上淋巴结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为主。

并发症

1、缺铁性贫血

隐匿性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在右侧结肠癌中非常常见,盲肠及升结肠肿瘤所致的每日平均失血量约为9ml/天,是结肠其他部位肿瘤的4倍。

2、恶性瘘管

肿瘤局部浸润或包裹性穿孔引起通向邻近器官的恶性瘘管形成,如膀胱瘘、小肠瘘等。

3、肠穿孔和感染

结肠癌因梗阻等原因导致穿孔后,可引起腹腔内、腹膜后、腹壁或肝脏内脓肿,导致脓毒血症。

4、感染性心内膜炎

10%-25%的患者会出现于结肠恶性肿瘤相关的牛链球菌菌血症,其中部分患者可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赘生物。

检查

预计检查

当患者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医生首先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情况。然后可能建议其行大便隐血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测、基因检测、钡灌肠X线检查、腹部CT、腹部MRI、PET-CT、肠镜、组织病理学活检等。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告诉患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并充分暴露肛门部位。通过视诊,可以直观的观察肛门周围有无血、脓、粪便、黏液等判断疾病性质,也可以观察到有无混合痔的脱出及湿疹等。

2、触诊

医生可以直接接触到肛周皮肤,并查看肛周皮肤温度、弹性是否正常,是否有触痛肿胀等现象。医生会触摸局部淋巴结,检查是否有淋巴结肿大。触摸腹部,看有无异常肿块、压痛。

3、直肠指诊

一般来讲直肠指诊可发现距肛门7~8cm以内的中下段直肠肿瘤,可查出癌肿的部位、距肛缘的距离及癌肿的大小范围、固定程度、与周围脏器的关系等。医生一般会叮嘱患者左侧卧,臀部靠近床边,会叮嘱患者放松肛门,并用戴有手套的右手示指涂上润滑油告知患者后轻轻插入肛门触诊。

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检查

对本病的诊断虽无特异性,但方法简便易行,可作为大规模普查时的初筛手段,或可提供早期诊断的线索。

2、血常规

医生会通过观察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数目,判断患者有无感染、贫血等情况。

3、血生化

医生会通过该检查,了解肝肾功能以及血电解质等情况。

4、肿瘤标志物检测

该检查对于诊断、治疗、评价疗效、随访均有意义,一般常规进行癌胚抗原(CEA)测定。有肝转移患者建议检测甲胎蛋白(AFP)。

5、基因检测

检测发现相关基因突变,有助于诊断本病。

影像学检查

1、钡灌肠X线检查

应用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可清楚显示黏膜破坏、肠壁僵硬、结肠充盈缺损、肠腔狹窄等病变,提高诊断正确率。但出现梗阻的患者要慎用。

2、腹部CT

CT是术前判断大肠癌分期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大肠癌外侵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以及判断肿瘤可切除性具有重要意义。

3、腹部MRI

可以清晰地显示大肠癌病灶以及周围组织浸润情况,多与CT检查联合,尤其是直肠癌的术前诊断及手术评估。但该检查相对费时、费用也较高。

4、PET-CT

主要用于大肠癌患者怀疑存在远处转移,但普通CT或MRI检查无阳性发现时,PET-CT可同时显示全身情况,筛查肿瘤转移情況。

病理检查

组织病理学活检:该检查是区分大肠肿瘤良恶性的金标准,同时也是大肠恶性肿瘤后续治疗的重要依据。

其他检查

肠镜检查:该检查从回盲部到直肠,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数目、形态等,并可以对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这是大肠肿瘤诊断的至关重要的检查。该检查还可以对息肉等起到治疗的作用。

诊断

诊断原则

医生会根据患者病史,以及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腹痛或腹部不适、腹部肿块等临床表现,再结合钡灌肠X线检查、腹部CT、肠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活检等辅助检查结果,一般可作出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

大肠肿瘤分为大肠良性肿瘤和大肠恶性肿瘤。其总体治疗原则是明确病理类型,根据良恶性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根据不同的病理分期选择不同的治疗方式。

大肠息肉的治疗方式主要是在内镜下切除,再行病理学检查,若病理为恶性,则可能需要进一步追加外科手术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大肠癌主要采取以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同时配合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药物治疗

根据大肠肿瘤的良恶性不同,药物治疗也有所不同。

1、大肠息肉

本病无特殊药物治疗。临床上医生有时会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一些药物治疗。

(1)抗生素:如有胃肠道的感染时可能会给予抗生素治疗,可选择甲硝唑、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2)止泻药:剧烈腹泻者,可给予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等止泻药物进行治疗。

(3)止血药物:缩血管药物通过其收缩内脏血管的作用而止血,常用生长抑素或奥曲肽。此外,氨甲环酸、酚磺乙胺等也可用于出血量较大的患者。

2、大肠癌

对于有特定基因或靶点的患者,可使用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治疗,以杀伤癌细胞,而不损伤或较小损伤正常组织细胞。

相关药品

甲硝唑、阿莫西林、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蒙脱石散、洛哌丁胺、生长抑素、奥曲肽、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

手术治疗

根据大肠肿瘤的良恶性不同,手术治疗方式也有所不同。

1、大肠息肉

(1)内镜手术

①对于直径较小的息肉可通过活检钳冷钳除、圈套摘除或电凝切除。

②较大的息肉则需要通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切除,大部分息肉都能在肠镜下完整切除。

(2)微创或传统手术

对于息肉巨大、无法通过肠镜完整切除的患者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具体的手术方式由医生制定。可能的手术方式包括:

①部分肠段切除:手术切除腺瘤密集的部分肠段,或已发生癌变的肠段。

②全结直肠切除、回肠造口术:该术式切除了全部结直肠,无残留结直肠腺瘤癌变的危险。

③全结肠切除、回肠直肠吻合术:该术式保留了部分直肠,操作简单安全,并发症少,术后排便功能和性功能保持良好。

2、大肠癌

(1)微创手术

①内镜手术:对于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大肠癌,采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或者黏膜剥离术(ESD)可将癌变完整切除。在不能进行手术治疗的晚期病例,可通过内镜放置金属支架预防或者解除肠腔狭窄和梗阻。

②腹腔镜手术:结肠镜检查中无法切除的息肉可以使用腹腔镜手术切除。在此过程中,外科医生会通过腹壁上的几个小切口进行手术,并插入附带摄像头的仪器,这些摄像头会在电脑屏幕上显示结肠内结构。外科医生还可以从癌症所在区域的淋巴结中取样。

(2)外科手术

外科医生将根据患者的病情、肿瘤的位置和分期以及患者既往患有的其他疾病情况,决定手术切口和手术方式,以尽量做到肿瘤和区域淋巴结的完全性切除。

①结肠癌:外科医生会建议一些患者进行结肠部分切除术。在此过程中,外科医生会去除结肠中包含癌症的部分以及肿瘤两侧的正常组织边缘,然后重新连接结肠或直肠的健康断端。如果无法重新连接结肠或直肠的健康部分,则可能需要进行造口术。这涉及在腹部壁上创建一个开口,将剩余的肠的一部分连接到开口上,并放入一个固定在开口上的袋子,以便排出粪便。通常在结肠癌手术期间也检查或切除附近的淋巴结。晚期癌症患者整体健康状况很差,出现肠梗阻、穿孔时,外科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并不是为了治愈癌症,而是为了缓解体征和症状。

②直肠癌:手术是直肠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医生可能在术后进行放疗或化疗,加强疗效。

放化疗

1、放疗

放射疗法使用辐射性的高能量束,杀死癌细胞。治疗过程如同做影像学检查,一台特殊的仪器在患者周围移动提供能量束。一些患者手术前可通过放疗来缩小肿瘤,以便更容易将其切除。也可以在手术后使用放疗。目前一般推荐放疗化疗联合使用。放疗后会出现放射性炎症、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不适。

2、化疗

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

(1)化疗分类:术前以缩小肿瘤、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为目的的新辅助化疗;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化疗;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姑息化疗。

(2)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氟尿嘧啶、卡培他滨、伊立替康、奥沙利铂等。

中医治疗

大肠肿瘤是由饮食因素、环境因素、体质因素、情志因素等所引发。中医治疗理论为扶正逐邪、温阳益气、滋阴化浊、理气化瘀、互用互补。

其他治疗

基因治疗、免疫治疗等,均可作为大肠癌的辅助疗法,但具体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治疗周期

本病的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个人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 、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大肠肿瘤的预后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瘤的类型、分期、分级及治疗方法等。如果是增生性息肉或炎性息肉无恶变潜能,预后较好;而如果是多发性腺瘤性息肉,则具有恶变潜能,预后稍差。大肠癌患者根据分期不同,预后也不相同。肠癌根治术的5年生存率达到60%以上,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也达到50%以上。

危害性

1、大肠肿瘤存在恶变潜能,特别是腺瘤性息肉。如果肿瘤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恶变的可能性会增加,从而进展为大肠癌,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

2、大肠肿瘤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浸润周围的组织和器官,甚至扩散到远处的淋巴结和其他器官,如肝脏和肺部。这会导致病情加重,增加治疗难度,并影响患者的预后。

3、大肠肿瘤在肠道内生长时可以阻塞肠腔,导致肠梗阻。这会引起腹痛、腹胀、恶心、呕吐、便秘等症状,严重时可能需要紧急手术处理。

4、大肠肿瘤可引起病变部位的出血,导致便血(鲜红色或暗红色便血),甚至隐匿性失血,逐渐导致贫血。贫血可以导致疲劳、乏力、头晕等症状。

5、大肠肿瘤可能引起消化道症状,如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自愈性

大肠肿瘤无法自愈,应积极接受诊治。

治愈性

大肠肿瘤中的良性肠息肉或早期大肠癌,经过积极治疗可能实现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大肠肿瘤中的良性肠息肉,行内镜下切除即可得到根治,但肠息肉容易复发,根治后也需要定期复查肠镜;大肠癌能否根治需根据肠道肿物的病理分期来定,如属于早期大肠癌,可行大肠癌根治性手术,配合术后放化疗,多数可以得到根治;如为中晚期大肠癌,可能失去根治手术机会,亦可行姑息性手术切除或配合放化疗治疗。

复发性

大肠肿瘤术后亦存在一定复发风险。

转移性

大肠肿瘤中的良性病变,如肠息肉、肠息肉病等,一般不会发生转移,但是部分肠息肉病有癌变倾向,发生癌变后可能出现远处转移。大肠癌中晚期可发生肝转移、肺转移、腹膜转移等。

生存周期

1、早期大肠癌患者(满足内镜手术适应证者),在内镜下行黏膜切除术或黏膜剥离术,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90%,但存在一定复发风险。

2、对于有淋巴结转移而无远处转移的大肠癌患者,在经过手术、放化疗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后,5年生存率为50%~78%。

日常

总述

日常生活中注意给予患者爱与关心,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遵医嘱按时用药,适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促进疾病的恢复,改善预后。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大肠肿瘤患者常常经历恐惧、焦虑和沮丧,担心疾病发展和治疗结果。患者可能感到无助、失去控制,并面临社交和情感上的困难。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及时与患者沟通,耐心倾听患者的诉说,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同时鼓励患者及时讲出心理感受,并及时开解、疏导患者。

(2)患者应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还可以听放松心情的音乐,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提高生活质量。

用药护理

患者遵医嘱用药,按时按量用药,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果出现严重不适,则应积极就医。

术后护理

1、术后卧床休息,遵医嘱调整合适的体位,待身体恢复后可由床旁运动逐渐转为正常活动。

2、注意保护伤口,避免牵拉、抓挠伤口,避免伤口接触污物,以免污染伤口。

3、家属注意观察患者情况,若出现心率、血压、神志等生命体征变化,或者伤口渗血、渗液过多,应该及时告知医生。

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注意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温度适宜,室内应维持一定的湿度。保持床单、被褥的清洁、干燥、柔软。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家属尽量每天帮助患者擦拭身体。

4、病情缓解后,可适当增加活动、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复诊须知

1、由于肠息肉和息肉病等大肠良性肿瘤有复发倾向,因此应遵医嘱定期复诊。

2、大肠癌患者在治疗后也应遵医嘱定期随访。复诊时医生一般会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检查,患者要积极配合医生,大肠癌复诊要求如下:

(1)体检及肿瘤标记物监测:每3个月1次,共2年,然后每6个月1次,共5年,5年后每年1次。

(2)胸部、腹部及盆腔CT或MRI:每半年1次,共2年,然后每年1次,共5年。

(3)肠镜:术后1年内行肠镜检查,如有异常,1年内复查。如未见息肉,3年内复查,然后5年1次。一般对于随诊检查出现的结直肠腺瘤均推荐切除。

(4)PET-CT:不是常规推荐的检查项目,对已有或疑有复发及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考虑行PET-CT检查以排除复发转移。

饮食

饮食调理

良好的饮食护理对于病情的控制及恢复有积极作用,患者的饮食宜清淡且富有营养,尤其是术后的患者。另外,还要注意避免进食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

饮食建议

1、每日三餐定时定量,进食时要细嚼慢咽,饮食以少渣、高营养物为主。

2、多进食营养价值比较高、清淡而又容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尤其是优质动物蛋白质(如鸡蛋等)。

3、注意补充微量元素(尤其是锌和钾)和维生素。

4、应尽量多饮水及果汁,水必须煮开,水果去皮洗净,一定要保持干净卫生。

5、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一般从清流食逐渐过渡到流食、半流食、软食,最后过渡到普通饮食。清流食如大米汤、果汁等;流食如藕粉、芝麻糊、面条汤、蔬菜汤、肉汤、鱼汤、鸡汤、排骨汤、蜂蜜等;半流食如烂面条、大米粥、肉松、蔬菜泥、肉泥、果泥、麦片粥、豆腐脑等;软食如蒸、炖、熬的蔬菜和肉类、豆腐、煮鸡蛋等。

饮食禁忌

1、戒酒,少喝刺激性饮料。

2、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不吃过冷过热的食物。

3、少吃腌制、熏烤、油炸的食物。

4、不要偏食,避免营养不良的发生。

5、少吃坚硬、有黏性的食物。

预防

预防措施

根据大肠肿瘤的良恶性不同,预防措施也有所不同。

1、对于肠息肉、肠息肉病等大肠良性肿瘤的预防,主要是针对其病因进行预防,具体措施如下:

(1)养成良好的生活、饮食习惯,适当运动,保持合适的体重,不酗酒吸烟。

(2)积极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原发病。

(3)具有家族肿瘤史和遗传倾向者应积极筛查,早发现、早治疗,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应从青少年时期开始检查。

2、对于大肠癌等大肠恶性肿瘤来说,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措施,但筛查能够发现息肉并及时摘除,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同时日常进行科学的生活管理,可以控制一些危险因素。

(1)肿瘤筛查:医生建议,具有结肠癌风险因素的人应考虑在50岁左右进行结肠癌筛查。但是,风险较高的人,例如具有结肠癌家族史的人,应考虑早筛查。

(2)注意日常饮食:日常生活中注意减少牛肉、羊肉、猪肉等红肉的摄入。同时减少进食经过腌制、熏制、化学防腐剂处理的肉制品。上述食物可能含有大量的杂环胺和多环芳香烃,这两种物质都有可增加大肠癌的风险。建议多吃粗粮、蔬菜水果。

(3)积极锻炼:体重或体脂肪超标会增高血液中胰岛素的水平,促进细胞生长,抑制细胞凋亡,增大患大肠癌的风险。运动可以降低体脂,还可以加快肠道的蠕动,减少粪便在肠道内的停留时间,减少粪便中毒素对肠黏膜的不良刺激。

(4)戒烟戒酒:长期吸烟、饮酒均为大肠癌的危险因素。吸烟时间越长,每日吸烟量越多,开始吸烟的年龄越小,患病的机会就越大,尤以青少年时期开始吸烟的危险性最大。如果饮酒再加上吸烟,两者有协同作用,则患癌的危险性更大。因此戒除不良嗜好,是降低癌症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5)潜在药物预防:已经发现一些药物可以减少癌前息肉或结肠癌的风险。例如,一些证据表明息肉和结肠癌的风险降低与经常使用阿司匹林或类似阿司匹林的药物有关。但是目前研究不足,尚不清楚减少结肠癌风险的剂量和时间长度是多少,没有足够证据证明高危人群可以常规使用这些药物来预防结肠癌。而且每天服用阿司匹林有一些风险,包括胃肠道出血和溃疡。所以患者不能自行随意用药,应咨询医生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突发腹痛且持续不缓解,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2、出现大量便血,伴随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等症状;

3、出现其他危急的情况。

以上均须及时拨打急救电话或急诊处理。

门诊指征

1、出现排便习惯改变、大便性状改变;

2、伴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若出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建议至急诊科就诊。

2、症状平稳者可先至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在行肠镜检查后可转诊至肿瘤科就诊。

3、对于部分患者,如便血明显者也可至肛肠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排便习惯有改变吗?大概多久一次?

4、您的大便平时正常吗?有没有大便表面带血或大便性状改变?

5、您是否感觉自己变得消瘦、乏力等情况?

6、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有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得的什么病?

2、导致我得这种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愈吗?

4、我需要做哪些检查?

5、我需要做手术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生存率多少?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复查一次?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