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肿瘤
结肠肿瘤(colorectal tumor)主要指发生在盲肠、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是胃肠道中一类很常见的恶性肿瘤肿瘤。而相对应的,结肠良性肿瘤则通常属于结肠息肉范畴。结肠恶性肿瘤目前是我国发病率排名第三位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升高趋势,其病因与生活方式、遗传、大肠腺瘤、慢性炎症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多数患者在早期常无明显症状,之后可出现排便习惯和性状改变、腹痛等,还可伴有腹部肿块、贫血、消瘦、乏力等临床表现。肠镜及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结肠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英文名称

colonrectal tumor

其它名称

大肠肿瘤、结直肠肿瘤

相关中医疾病

积聚、肠覃、锁肛痔、脏毒

遗传性

约20%的结肠恶性肿瘤患者有家族史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肛肠外科、普通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贫血、消瘦、乏力

主要病因

与吸烟、饮酒、食用红肉、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等有关

检查项目

直肠指检、血细胞检查、全结肠内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钡灌肠X线检查、腹部CT、腹部MRI、大便隐血检查(FOBT)、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PET/CT检查

重要提醒

结肠良性肿瘤、结肠息肉有进展为恶性肿瘤的可能,高危人群应密切关注相关症状并定期复查。

临床分类

1、基于病期和内镜诊断的分类

(1)早期大肠癌

原发灶肿瘤局限于黏膜下层。可按照大体类型进一步分为3种类型。

①息肉隆起型(Ⅰ型):多为黏膜内癌,主要有有蒂型和广基型两类。

②扁平隆起型(Ⅱ型):肿瘤如分币状隆起于黏膜表面,多为黏膜下层癌。

③扁平隆起伴溃疡型(Ⅲ型):肿瘤如小盘状,边缘隆起,中间凹陷,均为黏膜下层癌。

(2)进展期大肠癌

当癌浸润已超越黏膜下层达到肌层时,可归类为进展期大肠癌,并按照大体分型分为4种类型。

①隆起型:又称髓样癌。肿瘤体大、质软,向肠腔内突出,呈结节状、息肉状或菜花样隆起,境界清楚。多发于右半结肠和直肠壶腹部,特别是盲肠。

②溃疡型:肿瘤体积小,早期形成溃疡,可穿透肠壁侵入邻近器官和组织。好发于直肠和远端结肠。

③浸润型:肿瘤向肠壁各层浸润,伴纤维组织增生、肠壁增厚,形成环形狭窄,易形成肠梗阻。好发于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④胶样型:肿瘤体积较大容易溃烂,外观及切面呈半透明胶冻状,好发于右侧结肠和直肠。

2、基于病理诊断的分类

根据内镜或手术的组织病理检查,可分为腺癌、未分化癌、腺鳞癌、鳞状细胞癌、小细胞癌和类癌。其中腺癌又可进一步分为管状腺癌、乳头状腺癌、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等。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发病率

2015年我国结直肠恶性肿瘤发病率为9.88%,其中男性为10.46%,女性为9.17%。

死亡率

2015年我国结直肠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8.00%,其中男性为7.44%,女性为9.09%。

发病趋势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红肉和加工肉的大量摄入、吸烟与饮酒等不良习惯的养成,结直肠恶性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

好发人群

1、结肠肿瘤好发于年龄段多为40-50岁的人群,其中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约为1.6∶1。

2、如果家族内有一级亲属(父母、亲兄弟姐妹)在50岁之前患有结直肠癌,则家族性结肠癌风险极高,约为2-6倍。

好发地区

1、结直肠肿瘤在澳洲、欧洲和北美较为常见,而在非洲、中亚等较为少见。

2、在我国,结直肠肿瘤更多发于城市地区。

病因

总述

结肠肿瘤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目前认为遗传因素、大肠腺瘤、大肠慢性炎症是主要的致病因素。而吸烟、食用红肉、饮酒、摄入亚硝胺类化合物等为结肠癌的危险因素。

基本病因

1、遗传性因素

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是目前已被确定的两种遗传性易患结肠恶性肿瘤的综合征。当多种抑癌基因或原癌基因失活或突变后,如APC、MCC基因突变,MMR基因失活,K-ras基因突变,抑癌基因DCC的缺失,抑癌基因p53的突变与缺失,以及nm23的改变等,将会导致正常肠道上皮的增生、腺瘤的不典型增生,并最终演变成癌及癌的浸润与转移。

2、大肠腺瘤

从腺瘤演变为结肠恶性肿瘤大约需要5年以上,平均10-15年。结肠腺瘤可分为管状腺瘤、混合性腺瘤、绒毛状腺瘤,三者的癌变率分别为5%-9%、20%-30%和40%-45%。

3、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是一类消化道慢性的炎症疾病,常伴有多种并发症。

(1)慢性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肿瘤存在明确的关系,对于结肠炎病程持续10-20年的患者,结肠癌的年发病率约为0.5%,此后为1%,特别是合并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发生结肠癌的概率更高。

(2)克罗恩病引发的全结肠炎与结肠癌也有一定的关系。

危险因素

1、生活方式

吸烟、食用红肉和加工肉、饮酒、低运动量以及肥胖/高体质指数(BMI)是结肠恶性肿瘤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2、某些疾病或治疗史

如肢端肥大症、糖尿病及胰岛素抵抗、接受过肾移植手术、雄激素剥夺疗法、胆囊切除术等。

3、腹部放疗

儿童时期因恶性肿瘤接受过腹部放疗的患者,成年后发生结肠恶性肿瘤的概率明显增高。

症状

总述

结肠腺瘤和早期结肠癌的患者的症状多不典型且无特异性。随着疾病的进展,结肠恶性肿瘤可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以及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

典型症状

结肠肿瘤一般没有明显症状;结肠恶性肿瘤的主要症状可根据肿瘤所在位置不同而改变。

1、右侧结肠癌

右侧结肠肠腔较大,且以吸收功能为主。故右侧结肠癌多表现为腹泻、便秘、腹痛、腹部肿块、低热等症状症状,也可以肝内多发转移为首发临床表现。此外,右侧结肠癌也可存在隐匿性失血,导致缺铁性贫血。

2、左侧结肠癌

左侧结肠肠腔相对右侧较狭窄,乙状结肠与直肠肠腔更狭窄且形成锐角,粪便在左侧更容易导致肠梗阻。因此,腹痛、腹胀、肠型更为明显。乙状结肠癌比右侧结肠癌更常引起便血。

3、直肠癌

直肠癌可导致里急后重、直肠疼痛、便血、大便变细等症状。

伴随症状

在结直肠癌的发展过程中,随着肿瘤的出血和增大,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

病情发展

1、早期结肠恶性肿瘤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的增大可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腹部肿块、肠梗阻症状以及贫血、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当肿瘤进一步进展、向外转移和侵犯后,可出现明显的侵袭表现。

2、肿瘤在盆腔广泛转移时,可引起腰骶部酸胀痛、坠胀感,浸润腰骶神经丛时常有腰骶尾部持续性疼痛。肿瘤可转移至左锁骨上、腹股沟淋巴结,引起肿块。晚期可引起黄疸、腹水、水肿等症状。

并发症

1、缺铁性贫血

隐匿性失血造成的缺铁性贫血在右侧结肠癌中非常常见,盲肠及升结肠肿瘤所致的每日平均失血量约为9ml/天,是结肠其他部位肿瘤的4倍。

2、恶性瘘管

肿瘤局部浸润或包裹性穿孔引起通向临近器官的恶性瘘管形成,如膀胱瘘、小肠瘘等。

3、肠穿孔和感染

结肠癌因梗阻等原因导致穿孔后,可引起腹腔内、腹膜后、腹壁或肝脏内脓肿,导致脓毒血症。

4、感染性心内膜炎

10%-25%的患者会出现于结肠恶性肿瘤相关的牛链球菌菌血症,其中部分患者可产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和赘生物。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首先询问患者的病史,尤其是家族史、大便情况等。其次,针对不同患者,医生可能会对患者进行包括直肠指检在内的体格检查,以初步判断肿瘤的情况。之后,患者会接受气钡X线双重造影、腹部CT、腹部MRI、大便隐血检查(FOBT)等检查,尤其,医生会建议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及组织病理活检以确诊疾病。

体格检查

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结肠肿瘤非常重要的检查项目。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直肠癌在结肠恶性肿瘤中占据多数,而直肠癌中的80%又是可以被直肠指检触及的,反而在直肠癌被误诊的患者中,有80%是医师没有进行直肠指检的。即使直肠指检未能发现肿瘤,但如果指套上染血,仍应高度怀疑直肠恶性肿瘤的可能。

实验室检查

1、大便隐血试验(FOBT)

阳性结果对结肠肿瘤的诊断无特异性,但可作为结肠肿瘤的大规模筛查手段,是早期诊断的线索来源。

2、血细胞检查

结肠恶性肿瘤的患者可能会伴有缺铁性贫血,但无缺铁性贫血表现不能排除结肠恶性肿瘤。

3、血清癌胚抗原(CEA)测定

CEA不是结肠癌的特有标志物,其对结肠恶性肿瘤的诊断汇总敏感性仅为46%,特异性为89%(可简单理解为患有结肠癌的患者中有46%的人CEA大幅增高,而CEA大幅增高的患者中,有89%最终确诊结肠恶性肿瘤)。但CEA的变化在结肠肿瘤的随访中有重要价值,对预后估计和术后复发评价有重要意义。

影像学检查

1、钡灌肠X线检查

应用气钡双重造影技术可现实黏膜破坏、肠壁僵硬、结肠充盈缺损、肠腔狭窄等病变,但诊断率不高。禁忌症为肠坏死、肠穿孔、肠梗阻等。

2、CT、MRI

CT可在术前判断肿瘤位置、是否穿透肠壁、周围是否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并提供分期依据。CT在判断结肠肿瘤肝转移的准确度达90%-95%。MRI主要用于评估肝转移病灶、肝被膜下病灶和腹膜后病灶。

3、PET/CT

用于判断肿瘤的全身转移和无法明确的转移病灶。但价格高昂,需要评估患者及家属的经济能力。

病理检查

结肠病理活检:结肠肿瘤病理活检通常是在结肠镜下或术后进行的病理检查,医生将使用结肠镜取下肿瘤组织,经过处理后在显微镜下观察标本,起到明确诊断结肠肿瘤的作用。

其他检查

纤维结肠镜检查:结肠癌诊断时采用的纤维结肠镜多为全结肠镜检查,检查从回盲部到直肠,可以明确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并对可以病变组织进行组织学检查。这是结肠肿瘤诊断的至关重要的检查。纤维结肠镜还可以对早期的结肠癌起到治疗的作用。

诊断

诊断原则

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是确诊结肠肿瘤的关键。临床表现和体格检查可作为诊断的线索,并通过CT、MRI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和分期。血清CEA一般用于监测术后恢复和复发的情况,对预后有一定指导意义。同时还能初步排除结肠良性肿瘤和息肉、结肠感染性或炎性疾病、其他结肠原发性恶性肿瘤等疾病。

诊断依据

1、右半结肠癌的诊断要点

(1)不明原因的贫血和乏力。

(2)消化不良。

(3)持续性右侧腹部隐痛不适。

(4)右侧腹部可扪及肿块。

(5)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6)结肠镜查看到具有特征性的病变。

(7)气钡灌肠造影可见特征性X线表现。

2、左半结肠癌的诊断要点

(1)排便习惯改变,便频、便秘或二者交替。

(2)血便或黏液血便。

(3)结肠梗阻症状,包括进行性排便困难、便秘和腹部胀痛。

(4)结肠镜或乙状结肠镜查看到具有特征性的病变。

(5)气钡双重造影X线中显示特征性病变。

鉴别诊断

1、结肠良性肿瘤和息肉

结肠良性肿瘤及息肉的病程较长,症状轻或无明显症状,气钡双重造影X线检查可见局部充盈缺损,但形态相对规则。内镜检查见肿物表面光滑,边缘锐利,肠腔不狭窄,结肠袋完整。亦可通过病理活检以明确诊断和鉴别。

2、结肠感染性或炎性疾病

结肠炎性疾病包括肠结核、结肠血吸虫肉芽肿、溃疡性结肠炎、痢疾等肠道炎症性病变。感染性疾病的病史有其特点,如结核病史、血吸虫接触史、不洁结肠镜检查及病理组织学检查进一步确诊。

3、其他结肠原发性恶性肿瘤

(1)播散性卡波西肉瘤:可累及结肠,特别是在艾滋病患者中,表现为特征性的紫罗兰色斑疹或结节。

(2)大肠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最常见于盲肠、右结肠或直肠,大多数患者就诊时通常已经是疾病晚期。结肠淋巴瘤通常表现为较大的孤立性肿块,也可能发生多息肉样病变或弥漫性受累。

(3)结肠类癌:最常见于阑尾、直肠和盲肠。与结肠腺癌相比,其倾向于发生在更年轻的患者中。阑尾和直肠类癌(多数小于2cm)表现为黏膜下结节,且为惰性。相反,原发性结肠类癌肿瘤可表现为大苹果核样病变,在临床上可能具有侵袭性并可能转移。

治疗

治疗原则

结肠恶性肿瘤一般先通过结肠镜得以诊断,其次根据体格检查、CT、MRI等检查完成临床分期,之后还需结合患者的家族史分析患者遗传易感性,从而考虑是否需行全结肠切除术或次全切除术。截止目前,手术切除是治疗局限性结肠癌的唯一治愈方法,术后化疗可根除微转移病灶、降低复发率并提高治愈率。转移性病变患者通常推荐姑息性化疗和靶向治疗等。患者术后应重视血清CEA检查和腹部CT检查以及定期结肠镜检。

药物治疗

本病可经化学药物治疗,具体详见放化疗。

相关药品

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卡培他滨(Cap)、优福定(UFT)等。

手术治疗

1、原发性结肠癌

80%的结肠癌局限于结肠壁及区域淋巴结,而手术是治愈局限性结肠癌的唯一方法。目前,腹腔镜下结肠切除术已经被列为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手术方式。根据肿瘤的位置,可选择右半结肠切除术、横结肠切除术、脾曲癌切除术、左半结肠切除术、乙状结肠癌切除术等。此外,对于结肠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是非常重要的,至少应检测12枚淋巴结。

2、肝转移的处理

新确诊大肠癌时,20%-25%已有肝转移,而在切除后的患者中又有20%-30%的患者将发生肝转移。手术对局限的肝转移灶有治愈的可能,切除转移灶可使得50%的患者获得长期生存。对于无法根治的肝转移灶患者还可使用肝动脉灌注(HAI)、经动脉的化疗栓塞(TACE)、肿瘤消融术等。

3、原发性直肠癌的手术治疗

因为直肠癌的解剖特殊性,其与一般结肠癌的手术治疗方法有所不同。按照是否切除肛门并永久造瘘(指在腹部开口,建立一个新的人工肛门)分为直肠癌根治+永久造瘘术和保留肛管括约肌的直肠切除术。通常前者针对肛管下段癌(距离肛门边缘7cm以下),而后者针对肛管上段癌(一般距离肛门边缘6-7cm以上)。目前的直肠癌手术遵循“全直肠系膜切除术”原则,即手术医生在直视下完整切除直肠和直肠系膜,并在病理证实下保证切除标本外周无癌细胞。达到这一原则的手术可以使5年局部复发率降到4%-10%,5年无瘤生存率高达80%。

4、并发症的处理

结直肠癌发生完全性肠梗阻的占8%-23%,患者一般预后差,死亡率较高。右侧结肠癌可行右半结肠切除术一期回肠结肠吻合术,左侧结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时,一般应在梗阻部位的近侧作横结肠造口,二期行手术根治性切除。

放化疗

1、术前化疗(新辅助化疗)

对于肿瘤复发或转移性结肠癌使用术前化疗有明显获益,目前有效的药物如氟尿嘧啶(5-FU)、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等。

2、术后化疗

结肠癌根治术后是否需要辅助化疗需要病理来决定。Ⅰ期患者不需要辅助化疗;Ⅱ期患者伴有高危因素的(T4;肿瘤伴有穿孔或梗阻;淋巴管、血管、神经侵犯;检查淋巴结<12个;肿瘤为低分化或未分化等)的患者需要辅助化疗;Ⅲ期患者必须行辅助化疗。常用化疗药包括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LV)、奥沙利铂(L-OHP)、伊立替康(CPT-11)、卡培他滨(Cap)、优福定(UFT)等药物。

3、放疗

放疗多作为结肠肿瘤辅助治疗使用。

4、主要化疗药物

(1)氟尿嘧啶(5-FU):5-氟尿嘧啶(5-FU)多年来一直是结直肠癌的首选化疗药物。它通常与亚叶酸钙等可补充叶酸的药物一起注射,这使5-FU更有效。

(2)亚叶酸钙(LV):多与氟尿嘧啶联用于结肠癌的化疗。

(3)卡培他滨(Cap):卡培他滨在肿瘤组织内会转化成5-FU,而肿瘤组织中这种转化卡培他滨的酶比一般组织中的含量更高,因此副作用会较小。卡培他滨还被用于直肠癌患者的放射线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以增强放射线的效果。

(4)奥沙利铂(L-OHP):多用于晚期的大肠癌和Ⅲ期结肠癌的术后辅助治疗。

(5)伊立替康(CPT-11):伊立替康一般用于治疗已转移的大肠癌或其他化疗未改善的转移性大肠癌。

5、化疗的副作用

化疗的机制是杀死快速分裂的癌细胞,所以它也杀死了我们体内其他快速分裂的健康细胞,例如口腔黏膜、胃肠道黏膜、毛囊和骨髓。因此,化疗的副作用与受损细胞的这些区域有关,一般而言包括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脱发、口腔溃疡和酸痛、四肢皮疹、腹泻等。

中医治疗

中医药对结肠肿瘤的主要干预手段为药物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药,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对于病程较长者,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守方治疗。

1、脾胃虚弱证

(1)症状: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夹见不消化食物,倦怠乏力,面色少华,舌淡苔白,脉细弱。

(2)治则: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3)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2、肠道湿热证

(1)症状:腹痛便溏,泻下急迫,粪色黄褐而臭,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2)治则:清热利湿。

(3)方药:葛根芩连汤加减。

3、湿热毒蕴证

(1)症状:腹痛腹胀,疼痛拒按,便中夹血,或里急后重,或有发热,胸闷纳呆,肛门灼热,舌质红绛,舌苔黄腻,脉弦数或弦滑。

(2)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攻坚。

(3)方药:槐角地榆汤加减。

4、气滞血瘀证

(1)症状:腹痛固定,状如锥刺,有形可扪,胁胀易怒,压痛,拒按,便下脓血,发热或不发热,舌质紫暗有瘀点、瘀斑,舌苔薄黄,脉涩或细数。

(2)治法:活血化瘀,解毒散结。

(3)方药:膈下逐瘀汤加减。

5、脾肾亏虚证

(1)症状:腹痛隐隐,腹部肿物渐大,久泻久痢,便下脓血,形体消瘦,面色苍白,声低气怯,纳呆,腰膝酸软,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晦暗,苔白,脉沉细。

(2)治法:健脾固肾,消聚散积。

(3)方药:参苓白术散合四神丸加减。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切勿自行用药和针灸。

其他治疗

1、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针对癌症的特定基因、蛋白质或组织的治疗方法,这种类型的治疗可阻止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同时限制对健康细胞的损害。但是,并非所有的肿瘤都有目前可以治疗的靶标,也并非所有靶向药物都有足够好的疗效。为了找到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饮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测试以鉴定肿瘤中的基因。对于结直肠癌患者而言,有一定可选择的靶向治疗,而其靶向治疗所产生的的经济问题也是患者需要咨询医师后仔细考虑的。

(1)抗血管生成治疗:肿瘤需要血管输送的营养物才能生长和扩散,而抗血管生成疗法的重点是抑制血管生成,这可以使肿瘤细胞变得“饥饿”,从而杀死肿瘤细胞。目前可以使用贝伐单抗(Avastin)、瑞戈非尼(Stivarga)等药物治疗转移的或非转移的结肠肿瘤。

(2)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目前认为,阻断EGFR的药物可能有效阻止或减慢了结直肠癌的生长,可以使用如西妥昔单抗(Erbitux)、帕尼单抗(Vectibix)等药物治疗,其中帕尼单抗完全由人蛋白质制成,与西妥昔单抗相比,它引起过敏反应的程度和概率较小。

2、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也叫生物疗法,旨在增强人体对抗癌症的天然防御能力。它使用由人体或实验室制造的材料来改善、恢复免疫系统功能。目前常用的是检查点抑制剂,这是用于治疗大肠癌的重要免疫疗法类型。如使用派姆单抗(Keytruda)、Nivolumab(Opdivo)等。但应注意,免疫疗法在世界上还属于新兴的疗法,部分免疫治疗的措施和药物在我国尚未被批准,患者在搜索相关资料时,应严防被不良医疗机构欺骗。

治疗周期

由于结肠癌的发病部位、分期、病理情况等不同,不同患者的治疗手段和治疗策略差异较大,因此本病无统一确定的治疗周期。

治疗费用

结肠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有着明显的个体差异,其产生的费用因不同患者所需的治疗方法而不同。

预后

一般预后

结肠恶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预后相对较好,其5年整体生存率为50%-60%,Ⅰ期约为90%-95%,Ⅱ期约为80%-85%,Ⅲ期约为60%-70%,Ⅳ期则不足20%。但若Ⅳ期患者接受了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术,则生存率类似Ⅲ期。

危害性

1、低位结肠肿瘤,尤其是直肠恶性肿瘤在接受手术时,可能影响到肛门功能,甚至切除肛门并造瘘,这将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2、结肠恶性肿瘤出现穿孔、梗阻等急性并发症时需要紧急处理,否则会出现严重后果,如感染、电解质紊乱等表现。

自愈性

结肠恶性肿瘤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接受诊治。

治愈性

局部的结肠恶性肿瘤可通过手术及辅助化疗可达到临床治愈效果。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局部的结肠恶性肿瘤可通过手术及辅助化疗可达到根治效果。

复发性

接受辅助化疗的Ⅱ期或Ⅲ期结肠癌患者,5年后的复发率从未超过每年1.5%,8年后为每年0.5%。晚期复发在男性中更常见。

转移性

新确诊大肠癌时,20%-25%已有肝转移,而在切除后的患者中又有20%-30%的患者将发生肝转移。

生存周期

结肠恶性肿瘤5年整体生存率为50%-60%,Ⅰ期约为90%-95%,Ⅱ期约为80%-85%,Ⅲ期约为60%-70%,Ⅳ期则不足20%。但若Ⅳ期患者接受了转移灶的根治性切除术,则生存率类似Ⅲ期。

后遗症

低位结肠肿瘤,尤其是直肠恶性肿瘤在接受手术时,可能影响到肛门功能,甚至切除肛门并造瘘,这将明显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

日常

总述

结直肿瘤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并努力纠正不良生活习惯。确诊之后更应当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与医护人员协同合作,与家人做好沟通,争取手术达到最佳效果。术后应定期复查,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存活期。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结肠癌患者(当然也包括其他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程度上表现出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心态,如明显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症状等,这可能是结肠癌所致的功能受限和躯体症状所致。但在面对癌症的过程中,有文献也指出,结肠癌患者群体也会有足够的自信和斗志面对肿瘤,他们会较多地寻求亲人的精神支持。而相应地,绝望的心情在结肠癌患者中并没有那么常见,尽管他们的生活质量受到了影响。

2、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足够充分的心理支持,多关怀、疏导患者。

(2)患者应当正视自身疾病,努力调整情绪,应意识到目前结肠恶性肿瘤是有一定的治疗方法可采用的,因此需积极配合医务人员治疗。

术后护理

1、病情观察

在术后,家属应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密切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在医生的指导下注重观察患者的创面、引流等情况。

2、饮食

病患及家属应注意,留置胃管期间需禁食,术后2-3天肠蠕动恢复、肛门排气或开放造口后,才可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食。在此阶段,家属应安慰鼓励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当患者出现不适时应积极通知医务人员。此后,患者的饮食可逐步过渡到半流食、软食,2周左右可进普食。

3、体位与活动

病情平稳后应采取半卧位,家属应配合医务人员鼓励并协助患者翻身并早期下床活动,以促进肠蠕动恢复。

4、并发症的护理

医务人员会应密切注意术后患者切口的感染情况、吻合口瘘等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并予以抗生素或其他治疗。同时应注意及时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加剧心理负担。

生活管理

1、沐浴

当伤口完全愈合时可以沐浴,应采用淋浴方式,沐浴后应用卫生纸将造口底盘部位的纸胶吸干。如有造口处红肿或渗出,需及时就医。

2、服装选择

在选择服装时,应注意衣物不要压迫到造口。

3、工作

日常工作中应避免提重物,避免引起造口疝或切口疝的发生。

病情监测

结肠癌术后患者应密切关注术后的随访和病情监测。

1、结肠镜检查

术前和术后都应该进行全面结肠镜检查以评估原发癌并寻找息肉或其他癌症。

(1)结肠癌术后患者的结肠镜检查通常在手术后一年内进行,若本次检查正常,则此后每3-5年进行一次。若本次检查发现息肉或新发的肿瘤,则需与主治医师讨论进一步的处理。

(2)只接受仅切除肿瘤的手术或未经放疗的标准手术的直肠癌患者,建议在术后2-3年内进行更频繁的随访检查,如直肠乙状结肠镜检查或内镜超声检查。

2、随访和癌胚抗原(CEA)

通常在最初的2-3年内每3-6个月与医生讨论您的情况,然后后两年内每6个月一次。一般来说,医生将询问患者的整体感觉并做体格检查,每次检查时,医生都可以建议患者进行癌胚抗原(CEA)的检查,以寻找有无复发或转移的线索。

3、CT检查

对于接受过Ⅱ期或Ⅲ期结肠癌治疗的患者,通常建议每年进行一次CT扫描,持续至少三年。

复诊须知

一般而言,术后最初的2-3年内每3-6个月与医生讨论病情,然后后两年内每6个月随访一次,随访时可以抽血检测癌胚抗原(CEA)。结肠镜检查通常在手术后一年内进行,若本次检查正常,则此后每3-5年进行一次。对于接受过Ⅱ期或Ⅲ期结肠癌治疗的患者,通常建议每年进行一次CT扫描,持续至少三年。

饮食

饮食调理

结肠癌患者术前无需特殊的饮食调理,相对的结肠癌术后患者的饮食指导较为重要。尤其是部分患者可能会行造口术,其术后饮食应格外注意。

饮食建议

1、多吃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水果、蔬菜和粗粮,尽量减少红肉、加工肉类的摄入量。

2、每日三餐进食需规律、细嚼慢咽。

饮食禁忌

1、避免进食容易产气的食物和引起便秘或腹泻的食物以及产生异味的食物,如豆类、乳制品、碳酸饮料、含香料类食物、洋葱、蒜、黄瓜、芹菜、玉米、干果、油炸食品等。

2、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生冷、隔夜或变质的食品。

预防

预防措施

结直肠癌可通过及时筛查进行预防,此外,改善生活方式、摄入富含水果和蔬菜的膳食、摄入叶酸、戒烟限酒、体力活动等可能降低结肠恶性肿瘤的发生风险。

1、及时筛查

一般建议普通人群考虑在50岁左右进行结肠癌筛查,医生可建议患者选择电子结肠镜检查。但是具有结肠癌家族史者应考虑早筛查。

2、改善生活方式

(1)多吃水果、蔬菜和粗粮:水果、蔬菜和粗粮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纤维,它们可能有一定的预防癌症的作用。

(2)适度饮酒:如果患者习惯饮酒,则应尽可能减少酒精的摄入量。女性每天饮酒量不得超过一杯,男性每天饮酒量不得超过两杯。

(3)戒烟:相比不吸烟者,吸烟者发生结直肠癌的风险增加,吸烟者死于结直肠癌的风险也增加。不论是发病率还是死亡率,吸烟与直肠癌的关联都要强于结肠癌。因此,结直肠癌患者及高危人群务必戒烟,特别是结直肠癌术后存活者。

(4)锻炼身体:一般应与医生讨论运动计划,如平常运动量较少,可逐渐增加运动量并积累到30分钟,一般情况下建议每天至少锻炼30分钟。

(5)保持健康的体重: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健康饮食和日常锻炼来保持体重。如果患者需要减肥,则需咨询医生有关实现目标的健康方法,以此通过增加运动量和减少卡路里摄入来缓慢减肥。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突发腹痛且持续不缓解、血便、呕吐伴面色苍白、乏力、头晕等症状时,建议拨打120或赴急诊就诊。

门诊指征

1、近期有明显排便习惯的改变或大便沾有血液。

2、无明显原因的消瘦、乏力和头晕。

3、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需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建议至急诊科就诊。

2、症状平稳者可先至消化内科或普外科就诊,在行肠镜检查后可转诊至肿瘤科就诊。

3、对于部分患者,如便血明显者也可至肛肠外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结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的排便习惯有改变吗?大概多久一次?

4、您的大便平时正常吗?有没有大便表面带血或大便性状改变?

5、您是否感觉自己变得消瘦、乏力等情况?

6、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有消化道疾病尤其是结直肠疾病的家族史吗?

9、您自行吃过什么药吗?服药后有缓解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结肠癌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愈吗?

4、我需要做结肠内窥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做手术吗?手术很大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生存率多少?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应该注意什么?是不是不能抽烟、喝酒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以后复查?需要复查哪些项目?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