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印戒细胞癌
胃印戒细胞癌(gastric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是胃恶性肿瘤常见的组织类型之一,是指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且黏液位于细胞内,将核推于细胞一侧周边,整个细胞呈印戒状的肿瘤组织。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女性,多在胃壁弥漫浸润生长,进展期易发生腹膜及卵巢转移。同多数胃癌患者症状类似,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早期症状多隐匿,就诊时多已处于疾病晚期而失去手术机会。相对于非印戒细胞癌,早期胃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好,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则预后不良。

英文名称

gastric 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遗传性

据相关研究,多个基因在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

是否医保

部分药材、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腹胀、腹痛、纳差、呕吐、消瘦、嗳气、反酸、上腹部隐痛不适、腹部包块

主要病因

尚无明确病因

检查项目

肿瘤标志物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检查(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胃镜检查、超声胃镜检查、病理活检

重要提醒

胃印戒细胞癌对患者预后影响可能与肿瘤分期有关。与其他病理类型相比,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其总生存期长、预后相对更好;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总生存期则较短、预后差。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无传染性。

发病率

既往文献报道中,印戒细胞癌在原发性胃癌中约占3.4%~39%。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全球胃癌发病率呈现稳定下降趋势,而弥漫性胃癌发病率却在上升。印戒细胞癌作为其中一种典型的病理类型,发病率亦显著增加。

死亡率

具体死亡率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发病趋势

近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印戒细胞癌发病率显著增加,可能与胃镜检查普及率上升有关。

好发人群

胃印戒细胞癌好发于年轻女性。

好发地区

胃癌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布差异,高低发区发病率相差接近10倍。高发地区包括日本、中国和中南部美洲的大部分地区。

病因

总述

目前胃印戒细胞癌尚无明确病因,有研究报道,CDH1基因表达缺失、miRNA异常表达等因素可能会引起胃印戒细胞癌。

危险因素

胃癌发生是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是多种危险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1、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是胃癌发生的Ⅰ类危险因子。一些前瞻性研究显示,根除幽门螺杆菌,胃癌的发生风险有下降趋势。

2、基因因素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研究报道多个基因在早期胃癌、进展期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关键作用。如CDH1基因突变导致E-钙粘蛋白表达下调,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抑癌基因TFF2的异常甲基化,使其表达下降,影响黏膜修复机制导致胃癌的发生;抑癌基因Runx3在细胞分化、凋亡中起作用,其启动子异常甲基化现象也存在于胃癌发展中。

3、饮食习惯

(1)摄盐:高盐饮食与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实验研究证实,高浓度盐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因而具有引起胃炎和促进胃致癌原的作用。

(2)水果和蔬菜摄入:水果与蔬菜被认为是胃癌发生的保护因素。据相关研究,与每日摄入水果、蔬菜小于1次的人群相比,摄入较多(2-5次)的人群胃癌发病风险比为0.56,即摄入较多蔬菜水果可以降低44%的胃癌发生率。

(3)不良饮食行为:进食不按时、过快、过热、过咸、不吃早餐、暴饮暴食、吃剩饭菜、常食油炸食品、常食用烧烤等不良饮食行为加重胃的负担,对胃黏膜产生物理或化学损伤,增加致癌物质致癌的风险。

4、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如吸烟、长期大量饮酒同样也是胃癌的危险因素。

5、社会经济因素

综合世界各地36项研究结果表明,社会经济地位与胃癌的发生率密切相关。社会经济地位低下人群(受教育水平低、职业环境差)胃癌的患病风险升高2.64倍。

6、精神因素

正常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监视、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的能力,而在抑郁、焦虑、悲伤等精神压抑状态下,机体产生的免疫细胞的数量减少,导致机体免疫力降低,直接对胃癌的发生、发展有促进作用。

症状

总述

同多数胃癌患者症状类似,胃印戒细胞癌患者早期症状多隐匿,可无症状,也可出现腹胀、腹痛、纳差、呕吐、消瘦、嗳气、反酸、上腹部隐痛不适、腹部包块等症状。

典型症状

1、早期胃癌患者常无特异的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可出现类似胃炎、溃疡病的症状

(1)上腹饱胀不适或隐痛,以饭后为重。

(2)食欲减退、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黑便等。

2、进展期胃癌除上述症状外,常出现:

(1)体重减轻、贫血、乏力。

(2)胃部疼痛,如疼痛持续加重且向腰背放射,则提示可能存在胰腺和腹腔神经丛受侵。胃癌一旦穿孔,可出现剧烈腹痛的胃穿孔症状。

(3)恶心、呕吐,常为肿瘤引起梗阻或胃功能紊乱所致。贲门部癌可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吞咽困难及反流症状,胃窦部癌引起幽门梗阻时可呕吐宿食。

(4)出血和黑便,肿瘤侵犯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小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5)其他症状如腹泻(患者因胃酸缺乏、胃排空加快)、转移灶的症状等。晚期患者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水肿、发热、黄疸和恶病质。

并发症

1、消化道出血

由于肿瘤侵犯胃部血管,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少量出血时仅有大便潜血阳性,当出血量较大时可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2、贫血

由于肿瘤可引起消化道出血,长时间的出血会导致失血性贫血,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胸闷,活动后加重等症状。

3、恶病质

患者表现为极度消瘦、皮包骨头、形如骷髅、完全卧床、生活不能自理、极度痛苦、全身衰竭等。这是因为肿瘤通过各种途径使机体代谢发生改变,导致体内氧化过程减弱,氧化不全产物堆积,营养物质不能被充分利用。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纳差、呕吐、消瘦、嗳气、反酸等消化不良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治疗。就医时,医生首先会询问病史,之后会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判断有无异常体征。其次会建议做肿瘤标志物检查、X线钡餐检查、超声检查、CT检查(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RI检查(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胃镜检查、超声胃镜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以明确诊断及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体格检查

1、早期

一般胃癌尤其是早期胃癌,常无明显的体征。

2、进展期至晚期

(1)上腹部深压痛,有时伴有轻度肌抵抗感。

(2)位于幽门窦或胃体的进展期胃癌,有时可扪及上腹部肿块。

(3)有腹膜转移时,患者可出现蛙状腹,有波动感,移动性浊音阳性(在患者取仰卧位叩诊时,腹中部呈鼓音,腹部两侧呈浊音;当患者取侧卧位时,下侧腹部转为浊音,上侧腹部则为鼓音)。

(4)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触诊时可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肿大。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CA19-9、CEA、CA72-4的组合是常见的胃癌肿瘤标志物三项组合。肿瘤标记物检查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但敏感度、特异度较低。

影像学检查

1、X线钡餐检查

检查前患者需服用一定剂量的钡剂,然后在X线下进行检查。本方法的定位诊断优于常规CT与MRI,对手术方式和胃切除范围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2、超声检查

可以显示病变部位胃壁层次结构,判断浸润深度。此外在超声检查中也可发现腹腔、盆腔重要器官及淋巴结有无转移,颈部、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

3、CT检查

是首选的临床分期方法,有助于判断肿瘤部位、肿瘤与周围脏器(如肝脏、胰腺、膈肌、结肠等)或血管关系及区分肿瘤与局部淋巴结。

4、MRI检查

推荐对CT对比剂过敏者或其他影像学检查怀疑转移者使用。MRI有助于判断腹膜转移、肝转移,有助于诊断和确定转移病灶数目、部位。

5、PET-CT检查

CT检查怀疑有远处转移可应用PET-CT评估患者全身情况,PET-CT对于放化疗或靶向治疗的疗效评价也有一定价值。

病理检查

病理活检:

1、取材部位

由于印戒癌细胞在黏膜下呈浸润性生长,而黏膜表面可能为正常细胞,因此在取材时一定要注意多点活检和深取活检;隆起病变在顶端中心取;凹陷病变在内侧边缘取。如对病灶先进行染色再活检可提高阳性率。

2、检查表现

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且黏液位于细胞内,将核推于细胞一侧周边,整个细胞呈印戒状。

其他检查

1、胃镜检查

(1)检查目的:胃镜检查是确诊胃癌的必须检查手段,可确定肿瘤位置,获得组织标本以行病理检查。

(2)检查过程:在该检查中,医生使用一根带有摄像头的纤维软管,从口腔进入,通过食管的自然腔道进入胃、十二指肠,观察病变的情况、范围,并获得黏膜标本。

(3)镜下表现:胃癌早期病变中,印戒细胞癌内镜下病变类型表现无明显特异性,但常表现为平坦型及溃疡型。表现往往是黏膜颗粒状粗糙,浅表糜烂,质硬、脆或小溃疡,边缘欠规则。进展期胃癌胃镜下可见肿瘤表面常凹凸不平、糜烂、有污秽苔,活检时易出血。

2、超声胃镜

(1)检查目的:超声胃镜被认为胃肠道肿瘤局部分期的最精确方法,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

(2)检查方法:在内镜前端有一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当内镜进入胃腔后,在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的同时,又可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道壁各层次的组织学特征及周围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3)检查表现:转移性淋巴结多为圆形、类圆形低回声结构,其回声常与肿瘤组织相似或更低,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直径>1cm。

诊断

诊断原则

胃镜及病理活检是胃印戒细胞癌诊断的关键,仅依靠临床表现不能确诊。在诊断过程中,医生需排除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等疾病。

诊断依据

1、临床表现

胃癌缺少特异性临床症状,早期胃癌常无症状。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食欲减退、消瘦、乏力、恶心、呕吐、呕血或黑便、腹泻、便秘、发热等。

2、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检查可见CA19-9、CEA、CA72-4等指标异常。

3、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钡餐、超声、CT或MRI、PET-CT检查判断肿瘤的病变范围、局部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状况。

4、胃镜检查

通过胃镜检查确定肿瘤的位置,并获得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

5、超声胃镜检查

有助于评价胃癌浸润深度、判断胃周淋巴结转移状况,多用于胃癌的分期。

6、病理活检

镜下见癌细胞分泌大量黏液,且黏液位于细胞内,将核推于细胞一侧周边,整个细胞呈印戒状。

鉴别诊断

1、消化道溃疡

消化性溃疡指胃肠黏膜发生的炎性缺损,通常与胃液的胃酸和消化作用有关,病变穿透黏膜肌层或达更深层次。表现为反复或周期性发作的上腹痛,可能与进餐相关节律性出现。性质可能有钝痛、灼痛、胀痛、剧痛、饥饿样不适等。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2、慢性胃炎

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胃黏膜炎症病变。大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有程度不等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餐后饱胀、食欲缺乏、泛酸、恶心等。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3、胃良性肿瘤

按组织来源可分为上皮细胞瘤和间叶组织瘤,前者常见为胃腺瘤,后者以平滑肌瘤常见。一般体积较小,发展较慢。胃窦和胃体为多发部位。通过胃镜及病理检查可以鉴别。

治疗

治疗原则

应当采取综合治疗的原则,根据肿瘤病理学类型及临床分期,结合患者一般状况和器官功能状态,采取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有计划、合理地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达到根治或最大幅度地控制肿瘤,延长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的目的。

一般治疗

开腹大手术患者,推荐手术前使用免疫营养5-7天,并持续到手术后7天或患者经口摄食>60% 需要量时为止。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应同时包含ω-3PUFA、精氨酸和核苷酸三类底物。

药物治疗

胃印戒细胞癌除化疗外,一般不使用药物治疗。常用的化疗药物有5-氟尿嘧啶、替加氟、替吉奥、卡培他滨、顺铂、卡铂、奈达铂、环铂、奥沙利铂、洛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伊立替康、表阿霉素、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纳武单抗、派姆单抗等。化疗药物需遵医嘱用药,不可擅自使用。

相关药品

5-氟尿嘧啶、替加氟、替吉奥、卡培他滨、顺铂、卡铂、奈达铂、环铂、奥沙利铂、洛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伊立替康、表阿霉素、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纳武单抗、派姆单抗。

手术治疗

胃印戒细胞癌治疗的首要方法为手术治疗。

1、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1)内镜下治疗方法

①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是指内镜下将黏膜病灶整块或分块切除,用于胃肠道表浅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方法。

②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指根据肿瘤不同部位、大小、浸润深度的病变,选择使用的特殊电切刀,内镜下逐渐分离黏膜层与固有肌层之间的组织,最后将病变黏膜及黏膜下层完整剥离的方法。

(2)早期胃癌内镜治疗的绝对适应证

①肉眼可见黏膜内分化癌,必须无溃疡(瘢痕)发生。

②肉眼可见黏膜内分化癌,直径≤3cm,有溃疡(瘢痕)发生。

当血管浸润超出上述标准,淋巴结转移风险极低时,也可以考虑进行内镜治疗。

2、手术治疗

手术切除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也是目前治愈胃癌的唯一方法。胃癌手术分为根治性手术与非根治性手术。根治性手术应当完整切除原发病灶,并且彻底清扫区域淋巴结,主要包括标准手术、改良手术和扩大手术;非根治性手术主要包括姑息手术和减瘤手术。

(1)根治性手术

①标准手术:是以根治为目的,要求必须切除2/3以上的胃,并且进行淋巴结清扫。

②改良手术:主要针对分期较早的肿瘤,要求切除部分胃或全胃,同时进行淋巴结清扫。近来研究表明胃印戒细胞癌行部分胃切除是安全有效的,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能提高进展期印戒细胞癌的整体生存率。因此应在保证根治性切除及解剖结构合理的基础上,尽量缩减手术切除范围。

③扩大手术:包括联合脏器切除或(和)淋巴结清扫的扩大手术。

(2)非根治性手术

①姑息手术:主要针对出现肿瘤并发症(如出血、梗阻等)的患者,主要的手术方式包括胃姑息性切除、胃空肠吻合短路手术和空肠营养管置入术等。

②减瘤手术:主要针对存在不可切除的肝转移或者腹膜转移等非治愈因素,也没有出现肿瘤并发症所进行的胃切除,目前不推荐开展。

放化疗

1、化疗

是化学药物治疗的简称,是通过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达到治疗目的。胃印戒细胞癌的化疗方式包括辅助化疗和姑息化疗。

(1)辅助化疗

推荐氟尿嘧啶类药物联合铂类(如5-氟尿嘧啶、替加氟、替吉奥、卡培他滨、顺铂、卡铂、奈达铂、环铂、奥沙利铂、洛铂等)的两药联合方案。对体力状况差、高龄、不耐受两药联合方案者,考虑采用口服氟尿嘧啶类药物的单药化疗。联合化疗在6个月内完成,单药化疗不宜超过1年。最近的数据表明紫杉醇为基础的化疗方案在胃印戒细胞癌中有一定疗效。

(2)姑息化疗

目的为缓解肿瘤导致的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适用于全身状况良好、主要脏器功能基本正常的无法切除、术后复发转移或姑息性切除术后的患者。常用的系统化疗药物包括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替吉奥、顺铂、奥沙利铂、紫杉醇、多西他赛、白蛋白紫杉醇、伊立替康、表阿霉素等。靶向治疗药物包括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

(3)不良反应

化疗药物为细胞毒药物,多会出现一些毒副作用,常见的有

① 消化系统反应:患者常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便秘等不良反应

② 脱发:化疗药物多会引起脱发,可在停止化疗后缓解。

③ 其他:化疗的副作用还可能引起肝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疹、食欲减退等症状。

2、放疗

是指肿瘤放射治疗,是利用放射线治疗肿瘤的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但是目前认为胃印戒细胞癌对放疗敏感性较差,不推荐使用。

其他治疗

1、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是指在细胞分子水平上,针对已经明确的致癌位点的治疗方式。常用药物有曲妥珠单抗、阿帕替尼等。

2、免疫治疗

肿瘤的免疫治疗旨在激活人体免疫系统,依靠自身免疫机能杀灭癌细胞和肿瘤组织。目前多个新型抗PD1抗体正在申请适应证,如纳武单抗和派姆单抗,分别已在日本或美国获批适应证。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胃印戒细胞癌对患者预后影响可能与肿瘤分期有关。与其他病理类型相比,早期胃印戒细胞癌其总生存期长、预后相对更好;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总生存期则较短、预后差。

危害性

进展期胃印戒细胞癌具有恶性度高、分化程度差、易转移等特点,预后差。

自愈性

本病不会自愈,需积极就医治疗。

治愈性

本病可以通过综合应用手术、化疗、放疗和生物靶向等治疗手段,一般可达到临床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本病可以通过手术治疗切除病灶达到根治的目的。

复发性

本病在手术后有可能会复发,具体数据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转移性

胃印戒细胞癌可以通过直接扩散、淋巴转移、血行转移、腹膜转移的途径进行扩散。

1、直接扩散

当肿瘤穿透胃壁是可直接扩散到胃周围的多种器官结构,包括网膜、胰腺、横膈、十二指肠、横结肠、结肠系膜、空肠、脾、肝、肠系膜上动脉及腹腔血管、左侧肾上腺及左肾。

2、淋巴转移

在胃壁黏膜下及浆膜层存在大量的淋巴管道,转移范围远超出肉眼所见的病变范围。可以累及胃小弯或胃大弯分布的淋巴结,沿肝总动脉、脾动脉、胃左动脉、腹腔动脉分布的淋巴结等处。

3、血行转移

主要通过门脉系统发生静脉转移至肝脏。

4、腹膜转移

一旦病变穿透胃壁侵向腹膜表面就可发生腹膜转移,可累及肝脏、脾、大肠等器官。

生存周期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的生存周期与肿瘤分期有关,早期胃印戒细胞癌预后较好,进展期胃印戒细癌则预后不良。具体数据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后遗症

在手术治疗后,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贫血等后遗症。

日常

总述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保持良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定期复查,以便医生了解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心理护理

1、患者心理特点

胃癌患者长期身体承受痛苦,使患者极易陷入悲观、绝望、抑郁等不良情绪中。

2、心理护理措施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

术后护理

1、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腹部情况和出血情况,注意观察腹部切口敷料有无渗出,观察切口有无发红肿胀、压痛、渗液等现象。

2、术后应早期鼓励、协助患者进行肢体运动及早期活动,病情允许可于第2天下地床边活动,第3天即可在室内活动。

3、根据胃切除情况术后2-3天禁食,胃肠功能恢复者可进少量流质饮食。进食方面也应少食多餐,予高营养、易消化的流食。

生活管理

1、规律生活

建立合理的生活制度,保证睡眠充足,避免过度劳累。

2、保持健康的体重

患者应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定期监测体重,鼓励少食多餐。

3、适当活动

患者适当参与体力活动,尽量每日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等强度的活动,如快走、舞蹈等活动。

病情监测

在手术后,患者应监测有无再次出现腹胀、腹痛、纳差、呕吐、消瘦、嗳气、反酸等症状,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

复诊须知

胃癌术后患者应定期复诊,进行肿瘤标记物、胃镜检查及病理检查。建议患者每年进行1次胃镜检查,若发现有不典型增生或者胃癌复发证据,则需在1年内继续复查。

饮食

饮食调理

胃印戒细胞癌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注意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饮食建议

1、少量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既保证足够营养,又不致加重胃肠道负担。

2、饮食宜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食物为主,如瘦肉、鱼肉、鸡肉等。

3、多食不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如嫩黄瓜、西红柿、嫩茄子、冬瓜、嫩白菜、菠菜叶等。

饮食禁忌

1、戒烟忌酒,忌服浓茶、浓咖啡等有刺激性的饮料,此类食物可能会使病情加重,不利于康复。

2、避免摄入生冷、油腻的食物,如肥肉、奶油、猪油、油炸或者烧烤的食品。

3、少吃熏制、腌制、富含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食物。

4、避免暴饮暴食。

预防

预防措施

胃印戒细胞癌的预防主要分三级。

1、一级预防

又称病因预防,目标是防止肿瘤发生。具体任务包括避免接触或避免长时间接触已知的物理、化学、生物致瘤因素,适宜饮食、适当运动,生活规律,保持健康心态,以此来提高身体素质,积极预防疾病。

2、二级预防

又称临床前预防,目标是防止初发疾病的发展。重点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三早原则,尽可能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尽早恢复健康。

3、三级预防

又称康复性预防,目标是防止病情恶化、防止不可逆损伤、提高生活质量。具体任务包括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肿瘤需要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防止或减缓并发症以及药物副反应的发生,尽力恢复功能,促进康复。即使是对于无法治愈的晚期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策略也可以起到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限的效果。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患者出现上腹部隐痛不适、腹胀、纳差、呕吐、消瘦、嗳气、反酸,出现其他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应及时至医院进行检查。

就诊科室

1、出现腹胀、纳差、呕吐的患者,可至消化内科就诊。

2、患者胃镜检查中发现病灶后积极进行病理活检,若确诊为胃印戒细胞癌,可至肿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若考虑进行胃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5、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6、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都有哪些症状?什么时候开始的?多久了?

2、您的症状发作有没有规律?

3、近来症状有没有加重?

4、您饮食习惯规律吗?是否喜欢吃辛辣刺激、过烫的食物?

5、您有慢性消化道疾病的病史吗?

6、您家族中有没有消化道肿瘤的患病史?

7、您平时喝酒、抽烟吗?

8、您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做过哪些检查?诊断是什么?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现在有明确的诊断吗?我这是癌症吗?

2、导致我得这个病的原因有哪些?

3、我的情况严重吗?我还能活多久?

4、我需要做胃镜检查吗?会有损伤吗?

5、我需要做手术吗?手术后还需要放化疗吗?

6、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以后还会复发吗?

7、我平时该注意些什么?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