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类癌
阑尾类癌(carcinoid of appendix)又称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起源于肠嗜铬细胞。临床上少见,常见于40岁左右患者。阑尾类癌病因尚不明确。早期阑尾类癌不出现阑尾腔梗阻时往往无明显症状,当引起梗阻时可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的急性阑尾炎症状、慢性腹痛等。当发生类癌转移时可以表现为类癌综合征,出现面色潮红、喘鸣、哮喘、心脏瓣膜病变等症状。阑尾类癌常因急性阑尾炎在术中或术后发现,预后较好。

英文名称

carcinoid of appendix

其它名称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阑尾嗜铬细胞瘤

相关中医疾病

肠痈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普通外科、肿瘤科、急诊科

发病部位

腹部,阑尾

常见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慢性腹痛、无痛性血便、面色潮红、喘鸣、哮喘、低血压、心脏瓣膜病变

主要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神经内分泌瘤、息肉和炎性肠病等因素有关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便常规、潜血实验、肿瘤标记物检测、同位素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嗜银染色、免疫组化、电镜检查、X线钡灌肠造影、B超检查、CT检查、MRI检查

重要提醒

阑尾类癌是少见的恶性肿瘤,漏诊和误诊率高。极易误诊为急、慢性阑尾炎,即使切除阑尾术后也难以确诊,需配合临床做各项检查确诊无误,并关注肿瘤大小、局部侵蚀、转移情况。若发生全身转移,可危及生命。

临床分类

1、基于组织学分类

(1)管状类癌:又称腺类癌或伴有腺体分化的类癌。细胞呈腺管状,排列有序,没有实性巢,缺少核分裂象。偶尔细胞胞浆内有大量嗜酸性颗粒。

(2)杯状细胞类癌:又称杯状细胞型腺类癌、黏液性类癌、微腺体和隐窝细胞癌。肿瘤由小而一致的印戒细胞巢构成,常呈微腺管状排列,有时伴细胞外黏液。

2、基于细胞分化程度

分为高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低分化神经内分泌肿瘤。

3、基于临床分类

根据肿瘤是否具有激素分泌功能和有无激素引起的临床症状,分为功能性的阑尾类癌和无功能性的阑尾类癌。

(1)无功能性的阑尾类癌:中国大部分的阑尾类癌为无功能性的,不出现类癌综合征的表现,如面色潮红、呼吸困难、低血压、喘鸣、心脏瓣膜病变等。

(2)功能性的阑尾类癌:临床出现类癌综合征,这种情况在国内极为罕见。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发病率

阑尾类癌临床发病率较低,但是占阑尾肿瘤的50%~70%,占胃肠道类癌的38%~40%。据报道,接受急性阑尾切除术的患者类癌总体发生率为0.27%~1.6%。

死亡率

阑尾类癌虽然属于一种交界性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和远处转移率较低,生长缓慢自然病程较长,生物学表现较为良性,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死亡率低。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有肿瘤大小、部位、有无浸润转移、是否伴有类癌综合征等。

1、总体5年死亡率为2%。

2、有邻近浸润的病人5年死亡率为15%。

3、有远处转移的病人5年死亡率可达66%。

发病趋势

据美国一项全国性、多中心统计发现,虽然类癌的发病率在显著升高,但阑尾类癌所占比例却呈下降趋势。

好发人群

1、阑尾类癌是一种生长缓慢的肿瘤,从儿童到老年人均可发生,青年人多见

2、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男女比例为1∶2~4。

3、儿童较成年人发病率低。

好发地区

常发生于日本和中国,美国不常见阑尾类癌,但是不清楚是否是种族差异。

好发季节

全年均可发病。

病因

总述

阑尾类癌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神经内分泌瘤、息肉和炎性肠病等因素有关。

基本病因

1、遗传

在阑尾类癌观察到一些基因变异,变异因肿瘤部位不同而不同。阑尾类癌具有家族性,可能与遗传有关。

2、神经内分泌瘤、息肉和炎性肠病等疾病

这些疾病长期刺激,有可能导致细胞增生,进而发生阑尾类癌。

症状

总述

阑尾类癌大多数患者病变位于阑尾远端的1/3,此处不大可能引起梗阻,因此早期多无临床症状,或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无特异性。常因出现急、慢性阑尾炎而就诊。可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慢性腹痛、无痛性血便等。发生转移时,可出现类癌综合征,如面色潮红、喘鸣、哮喘、低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等。

典型症状

1、转移性右下腹痛

大约10%的阑尾类癌病变位于阑尾基底部,可引起梗阻,从而导致阑尾炎的发生。初期表现有中上腹或脐周疼痛等胃肠道症状,数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于右下腹,可以出现压痛和反跳痛。

2、慢性腹痛

部分阑尾类癌患者可出现右下腹和脐周隐痛,出现慢性阑尾炎症状。

3、呕吐、腹泻

部分阑尾类癌患者出现梗阻导致阑尾炎,初期可表现恶心、呕吐和腹泻等相关胃肠道症状。

4、无痛性血便

阑尾类癌患者阑尾基底部出现梗阻,可引起胃肠道发生改变,可能出现肠道出血等引起无痛性血便。若并发肠套叠,也可出现便血。

5、类癌综合征

类癌细胞可产生多种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其中最主要的是5-羟色胺、缓激肽、组胺及前列腺素等。这些物质可引起类癌综合征,表现为面色潮红、喘鸣、哮喘、低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等症状。极少病人可出现类癌综合征,而一旦出现类癌综合征,往往意味着病程已进入晚期,多数病人为肝脏转移所致。

伴随症状

1、阑尾类癌患者呕吐、腹泻,长期腹泻可出现消瘦、面容憔悴等症状。

2、晚期阑尾类癌患者,当转移至肝脏时,可出现早饱、黄疸、少食等症状。

病情发展

1、初期

阑尾类癌患者初期通常无症状,缺乏特异性临床症状和体征。

2、进展期

当早期被忽视,或被误诊和漏诊时,阑尾类癌可持续发展,出现阑尾基底部梗阻,表现出急慢性阑尾炎症状,可能出现肠套叠、肠穿孔等并发症。

3、晚期

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出现类癌综合征,意味病程已进入晚期,多数病人为肝脏转移所致。

并发症

1、 急性阑尾炎

当阑尾类癌阻塞阑尾腔时可出现急性阑尾炎,出现转移性右下腹痛、压痛和反跳痛等症状和体征。

2、慢性阑尾炎

部分阑尾类癌患者仅有右下腹隐痛或不适。

3、肠套叠

可出现回盲部肠套叠,引起呕吐、腹胀等肠梗阻症状,严重者威胁生命。

4、阑尾穿孔

发生严重阑尾炎时,可出现阑尾穿孔。穿孔后,大量细菌就会被腹膜及肠系膜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而引起败血症,导致腹腔中毒性感染,严重感染可致肠坏死。腹膜炎后引起肠粘连致完全性肠梗阻,威胁生命。

检查

预计检查

医生会先询问病史、然后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的健康状态,是否有异常体征。阑尾类癌就诊时多表现为阑尾炎症状,为了排除其他的阑尾疾病,医生一般建议做血液学检查、尿液检查、便常规检查、肿瘤标记物检测、B超检查、CT检查、X线钡灌肠造影和MRI检查。为了进一步确诊和掌握病变程度,医生可能还会要求做同位素造影、组织病理学检查、嗜银染色、免疫组化和电镜检查。

体格检查

医生对患者会进行仔细的体格检查,观察患者面容是否正常。一般阑尾类癌患者常无明显的体征,少部分患者会有急性阑尾炎或慢性阑尾炎体征。

1、右下腹压痛

当阑尾类癌进展出现阑尾炎时,右下腹可出现固定压痛。压痛的程度与病变程度相关。当炎症加重,压痛范围也随之扩大。当阑尾出现穿孔时,疼痛和压痛范围可波及全腹。但此时,仍以阑尾所在位置的压痛最为明显。可用叩诊检查,最为准确。

2、腹膜刺激征象

当阑尾类癌基底部梗阻出现阑尾炎,阑尾炎症加重时,可出现壁层腹膜受炎症出现的防卫反应,表现为反跳痛、腹肌紧张、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体征。此时提示腹腔炎症加重,阑尾可能出现化脓、坏疽和穿孔。

3、局限性压痛

阑尾类癌患者并发慢性阑尾炎可出现局限性压痛,位置较固定。左侧卧位体格检查时,部分病人在右下腹可扪及阑尾条索。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检查

阑尾类癌患者就诊时多表现为阑尾炎症状,因此需进行血常规检查。

2、尿常规检查

一般无阳性发现,若出现少许红细胞和白细胞,提示阑尾类癌累及输尿管和膀胱,泌尿系统可能出现病变。

3、便常规和潜血实验

判断患者是否有消化道出血。

4、肿瘤标志物的检测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类癌综合征非常罕见,实验室检查仅可作为参考,其在评估疗效和复发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

(1)嗜铬粒蛋白A的浓度可作为阑尾内分泌肿瘤的肿瘤标记物之一,跟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应用一样,其敏感性强,特异性较差。嗜铬粒蛋白A的浓度越高,提示肿瘤负荷越重。嗜铬粒蛋白A浓度的明显升高(超过1000ng/ml)提示预后不良。

(2)尿液5-羟吲哚乙酸 (5-hydroxyindoleacetic acid,5-HIAA)在合并类癌综合征的患者可用于诊断及随访,其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70%及90%。当尿液5-羟吲哚乙酸浓度偏低时可考虑检测血清5-羟色胺浓度。

影像学检查

1、B超检查

可发现阑尾局部呈团块状、密度均匀、边界清晰的回声影。阑尾类癌多数小于2cm,位于阑尾基底部,其敏感性低,无特异性。因没有明确的诊断标准,术前很难明确诊断,当合并感染时,阑尾炎更使超声检查获益有限。

2、CT(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

对于阑尾类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可出现与B超相似的效果。病灶局限于阑尾或累及整个回盲部,肿瘤大部分密度均匀。当合并感染时,阑尾炎更使CT检查获益有限。晚期出现转移灶时,CT是首选的检查方法。

3、X线钡灌肠造影

对于阑尾类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不大。钡灌肠后,远端腔内可见不规则圆形充盈缺损,局部管腔可撑大。少数位于基底部类癌,阑尾可以不显影。

4、MRI(磁共振成像)检查

早期诊断价值不高,对阑尾类癌转移瘤的敏感性高。

5、 同位素造影

同位素造影(包括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Ga68-PET/CT)提供全身显像,对于肝外转移性疾病的诊断和分期是最敏感的成像方法。

病理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是目前诊断阑尾类癌的金标准。一般情况下,行阑尾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表现出阑尾类癌细胞较少累及黏膜层,主要位于黏膜下及肌层,且细胞较一致,无明显异型。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电镜检查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还可以确定特殊类型的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的表达。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A是必需检测的标记物。

(1)突触素

突触素是一种40~80nm透明小泡的膜蛋白,存在于所有正常和肿瘤性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广泛表达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呈弥漫性阳性。检测突触素可辅助诊断阑尾类癌。取样本用特异性抗体染色以后使用电镜观察。

(2)嗜铬粒蛋白A

嗜铬粒蛋白A是一种大于80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胞质中表达不一致,甚至不表达。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时,需同时检测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A。

3、嗜银染色

阑尾类癌起源于腺上皮的嗜银细胞,具有亲银特性,可用嗜银染色观察。

诊断

诊断原则

阑尾类癌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明显特异性,无法作为该病症的诊断依据。目前主要行阑尾切除术后,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对阑尾类癌进行鉴别和诊断。活检病理切片可直接观察阑尾变化情况,是阑尾类癌诊断的金标准。

诊断依据

目前诊断采用组织病理学检查作为临床诊断标准。

1、症状

转移性右下腹痛、慢性腹痛、无痛性血便、面色潮红、喘鸣、哮喘、低血压、心脏瓣膜病变等。

2、体征

阑尾类癌常无明显体征,可能会出现右下腹压痛、反跳痛和腹膜刺激征象。

3、辅助检查

(1)影像学检查

发现原发病灶、测量肿瘤大小及转移情况、评估治疗效果。由于大多数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为术后病理确诊,术前在怀疑合并小肠病变时应完善小肠CT造影或磁共振小肠造影,以明确肿瘤定位、局部浸润程度、淋巴结及肝脏转移情况。

①对于肿瘤直径小于1cm,切缘为R0,无需进行术后影像学随访。

②对于肿瘤直径大于1cm,小于2cm,切缘为R0,术后可考虑腹部CT或MRI排除局部淋巴结浸润或远处转移。

③对于肿瘤直径大于2cm,肿瘤浸润到阑尾系膜或血管浸润,术后应常规进行腹部CT或MRI或同位素造影(包括生长抑素受体显像及Ga68-PET或CT)。

(2)实验室检查

阑尾神经内分泌肿瘤合并类癌综合征非常罕见,实验室检查仅可作为参考,其在评估疗效和复发中的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可作为辅助手段诊断阑尾类癌。

(3)病理学检查

由于阑尾类癌临床表现特异性低,大部分患者为术后病理诊断, 因此其病理诊断非常重要。病理学检查常作为诊断金标准。

鉴别诊断

1、阑尾高分化腺癌

管状型腺类癌细胞分化好,大小较一致,肿瘤表面的黏膜正常,无异型增生或腺瘤等癌前病变。肿瘤标志物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以鉴别阑尾高分化腺癌和阑尾类癌。

2、印戒细胞癌

印戒细胞癌异型明显,可见大片状或单个散在的癌细胞广泛浸润肌层,其间找不到内分泌细胞。类癌则较少累及黏膜层,主要位于黏膜下及肌层,且细胞较一致,无明显异型。组织学检查可将两者进行鉴别。

3、转移性腺癌

管状型腺类癌常常有腺体形成而没有实性巢,通常存在黏液,缺少核分裂象,排列有序。肿瘤标志物检查及组织学检查可以鉴别阑尾转移性腺癌和阑尾类癌。

治疗

治疗原则

阑尾类癌可出现不同程度的消化道和内分泌紊乱症状,影响生活质量。患者后期可能肠套叠、阑尾穿孔、转移性表现等并发症,可能危及生命。

1、治疗目标

延缓或阻滞病变的进展、改善患者可能出现临床症状,尽可能治愈。

2、治疗关键

手术中发现阑尾类癌存在,探查明确病变的范围。

3、治疗策略

根据患者是否出现临床症状,以及肿瘤大小、浸润和转移倾向等情况综合决定。阑尾类癌的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药物和化疗为辅。

4、治疗方式

目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取决于肿块的位置、侵及阑尾及周围组织的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情况。对于小于2cm阑尾类癌、无远处转移者实行单纯阑尾切除术。大于2cm、存在远处侵犯、浸润、阑尾类癌小于2cm,但有浸润者实行右半结肠切除术。

药物治疗

1、化疗药物

总体来说,阑尾类癌对化疗不敏感,多数学者不主张术后化疗。个别情况下对化疗敏感患者可联合使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常用的是链脲霉素、多柔吡星、5-氟尿嘧啶等药物联合使用。

2、生长抑素

适用于发生肝脏或腹腔广泛转移者,特别是生长抑素受体闪烁扫描阳性者,生长抑素可以很好的控制类癌综合征的症状。可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延长无症状患者的疾病进展时间和总生存时间。如生长抑素八肽(善宁)。

3、抗肿瘤药物

适用于术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可刺激T细胞、诱导细胞周期停滞,抑制血管生成,发挥抗肿瘤效应。可选用β-干扰素。

4、抑制类癌综合征

适用于已经发生类癌综合征,病灶又不能切除或其他治疗不能控制者,应给予对症治疗。拮抗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可选用鸦片酊、甲基麦角酰胺、赛庚啶等。治疗皮肤潮红可选用α受体阻滞剂、氯丙嗪等。

相关药品

链脲霉素、多柔吡星、5-氟尿嘧啶、生长抑素八肽(善宁)、β-干扰素、鸦片酊、甲基麦角酰胺、赛庚啶、α受体阻滞剂、氯丙嗪

手术治疗

阑尾类癌首选治疗为外科手术治疗。手术关键在切除范围即手术方式的选择。手术方式选择的先决条件是术中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得到确诊,其次是看类癌肿块的位置及阑尾类癌侵及阑尾组织情况,是否有淋巴、血行转移,以及浸润程度来决定。

1、单纯阑尾切除术

(1)肿瘤位于尖端或基底部,且切缘无癌细胞残留。

(2)肿瘤直径在1cm之内,或瘤体直径在1~2cm之内,肉眼未见肿瘤转移。

(3)无局部淋巴结肿大,无阑尾系膜侵犯,肿瘤为单纯癌。

2、右半结肠切除术

(1)直径>2cm病变。

(2)有阑尾系膜浸润或局部淋巴结肿大。

(3)肿瘤位于阑尾根部且切缘阳性或累及盲肠。

(4)高度恶性类癌。

(5)除小的单个局限性病变之外的杯状细胞类癌。

3、局部手术治疗

大部分神经内分泌瘤患者肝转移病灶血管丰富,进行肝脏切除术有效。如果切除术不行,可进行肝动脉栓塞术。

放化疗

类癌对放化疗不敏感,一般不主张放化疗。

1、化疗

化疗是通过化学药物杀死癌细胞或阻止其生长。个别情况下对化疗敏感患者可联合使用细胞毒性化疗药物,常用的是链脲霉素、多柔吡星、5-氟尿嘧啶等药物联合使用。

(1)术前以缩小肿瘤、争取根治性手术切除机会为目的的新辅助化疗。

(2)术后预防复发的辅助化疗。

(3)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晚期患者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期的姑息化疗。

2、放疗

放射疗法使用辐射性的高能量束,杀死癌细胞。治疗过程如同做影像学检查,一台特殊的仪器在患者周围移动提供能量束。一些患者手术前可通过放疗来缩小肿瘤,以便更容易将其切除。放射性治疗仅适用于脑转移及骨转移的治疗。

中医治疗

中医辨证可将阑尾类癌术后或者并发阑尾炎后进行中医治疗,主要干预手段是药物治疗。临床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并配合饮食调节、心理疏导等方法综合调治。治疗过程中,应当审证求因,辨证施治;对于术后病程较长的患者,在辨证准确的基础上,可守方治疗。

1、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证

①症状:转移性右下腹痛、恶心呕吐、身热或不扬、舌质正常 。

②治法:清热活血, 行气通腑。

③方药:阑尾化瘀汤。

(2)肠胃结滞证

①症状:腹痛剧烈、发烧头晕、食欲不振。

②治法:解热、行气活血、利湿止痛。

③方药:阑尾清化汤。

2、中医外治法

针刺治疗增强阑尾蠕动,促进阑尾腔内容物的排空,改善阑尾壁的血运,提高抗炎能力以及加速腹膜吸收等作用,常用穴位:足三里、阑尾穴、血海、内庭、合谷。根据辨证论治中医基本法则,实施个体化治疗。

以上中医疗法均需在专业中医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具体治疗费用与所选的医院、个体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阑尾类癌虽然属于一种交界性恶性肿瘤,但其恶性程度和远处转移率较低,生长缓慢,自然病程较长,生物学表现较为良性,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早期发现并及时积极手术治疗,总体5年生存率为98%。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有肿瘤大小、部位、有无浸润转移、是否伴有类癌综合征以及手术方法。阑尾类癌局限于阑尾5年生存率为94%,有邻近侵犯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85%,有远处转移占类癌病人的4%,5年生存率为34%,总体预后良好。行手术切除术后,应定期复查,预防疾病进展。

危害性

1、可能会遗传给下一代。

2、阑尾类癌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可出现体内激素分泌紊乱,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3、病程可能会持续进展、迁延、反复,影响身心健康。

4、阑尾类癌若没有及时发现和治疗,会发生全身性转移,危及生命。

5、阑尾类癌可出现肠套叠、阑尾穿孔等并发症,可危及生命。

自愈性

一般不能自愈,需积极就医接受治疗。

治愈性

轻症或早期一般可通过阑尾切除术手段实现临床治愈。重症或晚期发生肿瘤转移者很难治愈。

治愈率

暂无大样本数据研究。

根治性

根据肿瘤大小、侵及范围、是否浸润及是否转移等情况。一般早期单纯阑尾切除术或右半结肠根治性切除术,经过规范化治疗,可根治。晚期发生肿瘤浸润、转移者较难根治。

复发性

有可能复发,这与肿瘤发生转移、浸润有关。

转移性

阑尾类癌可经过血和淋巴结转移,最常转移的器官是肝脏。癌症治愈的患者出现黄疸、贫血、早饱等症状时,提示阑尾类癌可能发生肝转移,应及时就医。

生存周期

阑尾类癌局限于阑尾5年生存率为94%,有邻近侵犯的病人5年生存率为85%,有远处转移占类癌病人的4%,5年生存率为34%,总体预后良好。

后遗症

1、阑尾切除术后可能出现肠粘连。

2、病人术后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日常

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早期阶段: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或症状轻微。因此,患者可能会对疾病不加重视,或者消极处理,对治疗不积极。

(2)中期阶段:患者可能担心预后,不了解类癌的恶性程度,造成心理压力。表现为焦虑不安、烦躁、悲观、消极等,男性患者多表现为急躁、易怒;女性患者则多为抑郁、哭泣。

(3)恢复期:患者可出现腹部疼痛、消化不良等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可出现焦虑情绪。

(4)其他:患者可能养成凡事依赖他人的习惯,自己能通过努力做到的动作却不做,凡事请别人帮忙,对康复不利。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多理解、关怀、疏导患者,从各个方面调动患者的积极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

(2)患者自身应正视疾病,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不良情绪的刺激,必要时可向心理医师咨询。平常可以看电视、读报、听音乐,分散注意力,转移焦虑情绪,放松心情。

(3)患者应克服异常心理,回归社会角色,配合进行功能锻炼康复。

用药护理

1、阑尾类癌患者术后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避免治疗不彻底或复发。

2、用药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效果,治疗过程中应积极随访,与医生沟通用药注意事项。

3、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术后护理

1、预防感染

经手术治疗的患者,注意保持创口卫生清洁干燥,遵医嘱服用相应预防感染的药物。家属应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热、痛,切口敷料有无脓性渗液。保持切口敷料清洁、干燥,如有渗液,及时更换。

2、活动管理

阑尾术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能促使肠道功能恢复、预防腹胀、促进血液循环、预防精神抑郁。对缩短手术恢复期、尽快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有重要作用。

3、术后患者可有后遗症(并发症),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密切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心率、尿量、皮肤温度等变化。注意患者有无体温增高、腹痛、腹胀及腹膜刺激征和体征。有腹腔引流管者, 应观察引流液量、性质。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4、保证患者的贴身衣服和皮肤干燥整洁,定时清洗和擦拭,以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生活管理

1、阑尾类癌病人,术后要注意休息。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2、术后可适当运动,增强机体免疫力。需视病人情况而定。

3、保持休息环境清洁、安静、舒适,维持轻松、愉悦的心情。

4、注意天气变化,及时添减衣物,以防受凉降低机体抵抗力,增加感染的风险。

5、轻症患者可酌情进行活动,重症者应遵医嘱卧床休息,以缓解腹痛等不适。

6、补充营养,多吃蔬菜水果、优质蛋白。低脂饮食,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如蛋黄、内脏、黄油。

7、急性发作时宜卧床休息,给予精神安慰。

8、伴有呕吐时立即报告医生,指导患者暂禁饮食,避免活动及精神紧张。

9、发热患者遵医嘱采用温水擦浴、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必要时遵医应用发汗解表药,密切观察体温变化及汗出情况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协助擦拭和更换衣服、被服,避免汗出当风。

病情监测

阑尾类癌有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日常生活中,即使是做了根治手术的患者,亦应随时监测自身症状变化。当阑尾类癌患者治愈后或病情稳定后,出现以下情况时,应警惕复发或转移,需及时就医排查。

1、持续或反复的消化道表现,如反酸、烧心、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

2、明显的食欲下降、体重减轻、皮肤黄疸等表现,警惕肝转移。

3、出现肠梗阻表现,一般表现为腹胀、停止排气排便。

4、反复或持续腹胀、腹部隆起、腹围增大等表现,警惕腹膜转移。

5、持续或反复咳嗽、气急、咯血、胸痛等肺气管症状,警惕肺转移。

6、突然出现身体一侧的偏瘫、抽搐或头痛、视物模糊等症状,警惕脑转移。

7、出现持续固定的骨痛,警惕骨转移的可能。

复诊须知

随访复诊的主要目的是更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的转归。接受根治性切除的阑尾类癌患者应接受标准的术后随访。

1、术后的第1~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

2、术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

3、术后的第5年后,每年随访1次。

饮食

饮食调理

目前并不明确阑尾类癌的发生与复发与不合理的饮食习惯相关,但是患者在积极配合治疗的同时,应重视饮食护理,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有利于控制病情,防止复发。

饮食建议

1、饮食以质软、少渣、易消化、定时进食、少量多餐为原则。

2、饮食宜保持清淡,多食富含纤维的食物,含粗纤维的食物能增进胃肠的活动,保持大便通畅的作用。因此,饮食中要配一定量的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为主。如绿叶蔬菜、萝卜、豆类、水果、粗粮、香菇、木耳等

3、多食易消化的水果,可增加大肠里的乳酸杆菌,促进肠蠕动,有助于排便排毒。

4、多吃鸡、鱼蛋白含量高的食物。

5、多食含维生素C的食物,水果如柠檬、橙子、草莓、猕猴桃等;蔬菜如甘蓝、青椒等。

6、饮食以半流质食物,鼓励多喝水,腹胀恶心者少食多餐。

饮食禁忌

1、要戒烟限酒,吸烟能使消化系统循环障碍,从而造成营养缺乏。酒精可直接损伤消化系统,引起疾病加重。

2、少摄入有强烈刺激的食物,如浓茶、烈酒、咖啡、可乐等。会引起消化液分泌增多,可直接加重药物的疗效,不利于疾病的康复。

3、不吃过于粗糙、浓烈的香辛料、生葱、大蒜、咖喱、胡椒、花椒、芥末、醋及香料浓汤等。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辣椒、洋葱、蒜苔等,都会直接刺激伤口,加重炎症,使疾病加重。

4、避免进食过冷、过热、过酸、过甜或过凉的食物,不利于炎症消退。

5、若患者有明显腹胀时,应尽可能少吃或不吃容易产生胀气的食物,如红薯、洋葱、蒜苗、萝卜、蔗糖等。要避免引起腹胀和含纤维较多的食物,如豆类、豆制品、芹菜、韭菜等,这些食物容易使患者有饱胀感,应减少摄食。

6、应少吃或不吃甜食,如蔗糖、甜糕点、红薯等。

7、要少吃富含脂肪的食物,以免减慢食物消化。

预防

预防措施

阑尾类癌发病原因尚未明确,目前尚未有有效预防措施,但可通过以下方法降低发病风险、预防并发症出现。

1、日常生活中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免疫能力。

2、饮食规律,细嚼慢咽,不暴饮暴食。

3、饭后不要马上进行打球、游泳、蹦跳、奔跑等剧烈运动。

就医指南

急诊(120)指征

1、转移性右下腹痛。

2、呕吐伴腹部阵发性绞痛、腹胀。

3、面色潮红、呼吸困难、哮喘等。

出现以上症状时,须及时送往急诊科或者拨打120急救电话。

门诊指征

1、出现长期右腹下疼痛或者中上腹脐周疼痛。

2、长期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

3、出现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便。

4、反复发作的腹泻,常规药物治疗不能改善。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1、急诊科

突然出现哮喘无法呼吸、腹痛剧烈难以忍受等情况危急、症状严重者,请及时到急诊科就诊。

2、普通外科

病情平稳者须于普通外科就诊。

3、肿瘤科

确诊为阑尾类癌患者,建议转移至肿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医生可能会对腹部进行体格检查,着宽松易于暴露腹部的衣物,方便检查。

3、近期有服用药物可以记录药名及用法用量,方便与医生沟通。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可由家属陪同就诊,并准备好想要咨询的问题。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感觉身体有什么不舒服,持续多久了?有什么规律吗?

2、平时什么情况会缓解?什么时候会加重?

3、您以前有过类似的症状吗?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4、您是否还有其他不适?比如腹痛、恶心、面部潮红、喘鸣?

5、大便情况怎么样?有没有黑便、血便或大便性状改变?

6、平时生活压力大吗? 

7、自己吃过什么药吗?用法、用量是什么?有缓解吗?

8、您是否去过其他医院?做过哪些检查、治疗?

9、您有其他基础疾病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导致我出现这些症状的病因是什么?还有其他可能的原因吗?

2、我需要做哪些检查?需要多久出检查结果?

3、我的病情严重吗?是否需要住院?

4、都有哪些治疗方法?这些治疗方法有风险吗?

5、大概需要治疗多长时间?可以治愈吗?会复发吗?

6、会传染给他人或遗传给孩子吗?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7、我还有其他疾病,会影响治疗效果吗?

8、可以用药治疗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9、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