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类癌
类癌是一种来源于神经外胚层,可发生于全身多种器官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大肠类癌是指发生于大肠的类癌,组织分化较好、生长缓慢、介于良性与恶性肿瘤之间,常见的有结肠类癌、直肠类癌、阑尾类癌等。其发病原因暂时未明确。临床症状有大便带血、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等。大肠类癌是一种较少发生转移的低度恶性肿瘤,但具有潜在恶性和转移复发潜能。

疾病分类

消化系统疾病

遗传性

可能与遗传有关

是否医保

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就诊科室

肛肠外科、肿瘤科

发病部位

常见症状

大便带血、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

主要病因

病因不明

检查项目

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气钡双重造影、B超、CT、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

重要提醒

大肠类癌具有潜在的恶性和转移潜能,应及时就医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流行病学

传染性

本病不会传染。

发病率

结肠类癌较少见,但直肠类癌较多见,但暂无其具体发病率相关数据。

好发人群

本病一般发生年龄在50~60岁左右。

病因

总述

本病是一种少见的低度恶性肿瘤,起源于肠黏膜隐窝深部的嗜铬细胞,但其具体病因不明。有报道大肠息肉、炎症性肠病、胆囊切除术后大肠类癌发病率升高。另有研究认为与遗传因素有关。

症状

总述

大肠类癌早期大多无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表现出腹痛、腹泻、便秘等症状。瘤体较大时可出现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不同部位的类癌,其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典型症状

1、直肠类癌

多数生长缓慢,早期常无明显症状,多在内镜检查时发现。随着病情进展,少数患者可出现会阴部不适、便秘、腹泻、排便习惯改变、便血、肛门疼痛、体重减轻及肠梗阻等症状。

2、结肠类癌

多数类癌体积较小,而结肠肠腔较大,因此多无明显症状。随着肿瘤进展,可以引起肠道功能紊乱、腹痛或不同程度的梗阻症状。

3、阑尾类癌

因阑尾类癌多生长在阑尾的远端,不易发生梗阻,因此大多数阑尾类癌无明显临床表现。生长在阑尾体部或根部的阑尾类癌可引起阑尾管腔梗阻,引发急慢性阑尾炎。

并发症

大肠类癌可发生恶变或转移,若转移至肝脏,可发生类癌综合征。

检查

预计检查

患者出现大便带血、便秘、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泻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诊治。医生首先会进行体格检查,初步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之后可能会建议行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气钡双重造影、B超、CT、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等,进一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1、视诊

医生会检查患者腹部是否有异常隆起或凹陷。

2、听诊

医生会检查是否有肠鸣音异常。

3、触诊

检查是否有腹部包块,局部淋巴结肿大等情况。

4、直肠指诊

通过肛门直肠指诊发现黏膜内有小结节,提示可能有直肠中低位类癌。

实验室检查

1、尿液检查

目前诊断类癌最常用尿液检查为尿中5-羟吲哚乙酸(5-HIAA)的检测,5-HIAA为5-羟色胺的代谢产物,尿中5-HIAA在24小时内如果大于25mg属于可疑,达到40mg可确诊(正常人<10mg)。

2、血清学检查

血清嗜铬粒蛋白A(CgA)由神经内分泌肿瘤分泌。对于类癌诊断特异性为95%,敏感性为80%。

3、其他

其他的化验指标还包括甲状旁腺素、血钙、降钙素、催乳素、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和人绒毛膜促性腺素等。

影像学检查

1、气钡双重造影

对原发灶的定位诊断有较高的价值,可明确肿瘤的部位,并发现多发灶。结肠病变有四种类型:①肿块型:呈多个结节融合。②息肉型:充盈缺损样改变。③浸润型:肠段浸润狭窄。④肠梗阻型:钡剂通过受阻。

2、B超与CT扫描

无助于该病的早期诊断,但对于了解进展期病变的范围、有无肝和腹腔淋巴结转移以及估计手术范围有重要价值。

病理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病理学检查是目前诊断大肠类癌的金标准。内镜下或手术后取活组织,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镜下可见肿瘤细胞较小,胞浆较空或嗜伊红性,形态较为一致,核圆,呈线管样、菊团样、条索状或实心团块状排列。

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以确定神经内分泌肿瘤的神经内分泌分化,还可以确定特殊类型的多肽激素和生物活性胺的表达。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A是必需检测的标记物。

(1)突触素:突触素是一种40~80nm透明小泡的膜蛋白,存在于所有正常和肿瘤性的神经内分泌细胞中,广泛表达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胞质中,呈弥漫性阳性。检测突触素可辅助诊断类癌。

(2)嗜铬粒蛋白A:嗜铬粒蛋白A是一种大于80nm的大分泌颗粒基质中的蛋白,在神经内分泌肿瘤细胞的胞质中表达不一致,甚至不表达。在用于神经内分泌肿瘤诊断时,需同时检测突触素和嗜铬粒蛋白A。

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该病的安全、有效和可靠方法,可在直视下观察到病变情况,并能取活检行组织学检查。对于怀疑有大肠类癌的患者,应常规进行。

诊断

诊断原则

根据患者腹痛、腹泻、便秘、大便习惯改变、便血等症状,结合体格检查、尿液检查、血清学检查、气钡双重造影、B超、CT、结肠镜检查、病理检查等检查结果,通常可以明确诊断。

鉴别诊断

1、大肠癌

与大肠类癌症状相似,但大肠类癌病变主要在黏膜下,组织生长及转移较慢,部分大肠类癌可有类癌综合征表现,活检或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

2、肠结核

多半是全身结核的一部分,故肠结核多伴有全身症状和肠道及腹部的局部症状和体征。全身症状包括低热、盗汗、乏力、食欲缺乏、消瘦等。局部症状则以腹痛、腹泻和(或)不全梗阻症状为主。粪便中找到结核杆菌可与大肠类癌鉴别。

3、溃疡性结肠炎

是结直肠的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以便次增多、脓血便为主要临床表现。内镜可见黏膜散在溃疡。活动期病理可见腺窝脓肿。

治疗

治疗原则

大肠类癌对化疗和放疗均不敏感,但可用于辅助姑息治疗。手术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手术方法分为局部切除术和根治性切除术。

一般治疗

1、给病人充足的营养和维生素,特别是烟酸或烟酰胺。

2、如果病人有腹泻,需纠正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

药物治疗

1、生长抑素类似物

如奥曲肽,兰瑞肽,能有效地缓解解类癌综合征的相关症状,并且能抑制肿瘤生长,诱导凋亡,阻止肿瘤血管生成。该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结石形成、胰酶缺乏、胆绞痛等。

2、干扰素

能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杀伤活性,对类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化疗药物

主要用于广泛转移、不能耐受手术或行姑息性切除者。常用药物有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达卡巴嗪、顺铂、卡莫司汀、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其中5-氟尿嘧啶加链佐星或5-氟尿嘧啶加洛莫司汀联合应用较为有效。

相关药品

奥曲肽,兰瑞肽、干扰素、5-氟尿嘧啶、多柔比星、达卡巴嗪、顺铂、卡莫司汀、甲氨蝶呤、环磷酰胺、链佐星、洛莫司汀

手术治疗

治疗类癌原则上以手术为主,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手术方式主要是依据癌肿的部位、大小、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来确定。

1、没有侵犯肌层或直径<2cm者可行局部切除。

2、侵犯肌层或直径>2cm者应按大肠癌根治清扫术的切除范围进行手术。

放化疗

类癌对射线不敏感,因此放射治疗运用不多,外照射只用于对骨和中枢神经系统转移病变的姑息治疗。

治疗周期

治疗周期受病情严重程度、治疗方案、治疗时机、年龄体质等因素影响,可存在个体差异。

治疗费用

治疗费用可存在明显个体差异,具体费用与所选的医院、治疗方案、医保政策等有关。

预后

一般预后

大肠类癌的预后与肿瘤侵犯深度、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和肝脏转移、就诊时的症状以及手术方式密切相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以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危害性

大肠类癌可发生恶变或转移,若转移至肝脏,可发生类癌综合征,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治愈性

经正规治疗,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转移性

大肠类癌有高度的潜在恶性,可发生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

生存周期

5年生存率是指肿瘤经过各种综合治疗后,生存5年以上的比例。结肠类癌5年生存率在40%左右,直肠类癌5年生存率超过80%,阑尾类癌5年生存率可达到90%以上。

日常

总述

良好的心理护理对疾病的康复有重要的意义,家属应多关心、安慰患者,使其积极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患者应遵医嘱用药、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防止疾病进展或复发。

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由于疾病的痛苦和对于癌症的恐惧,患者可能会产生焦虑、紧张、悲观等不良情绪。

2、护理要点

(1)家属:应多陪伴与安慰患者,尽量使患者心情舒适,减缓或消除其不良的情绪变化。

(2)患者:尽量保持心情平静,可以通过看书、听音乐等方式转移对疾病的注意力,以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

用药护理

1、患者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停药、换药或增减药物剂量,避免治疗不彻底或疾病复发。

2、用药前仔细阅读药物说明书,掌握适应症、禁忌症和不良反应。用药过程中注意监测药物不良反应和药物的效果,若发现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3、勿自行使用其他药物。

术后护理

1、术后患者需卧床休息,家属注意定时帮患者更换体位。

2、保持伤口清洁,防止伤口感染。家属注意观察患者伤口有无出血、渗液等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告知医生。

3、患者术后需禁食并胃肠减压,待拔出胃管后遵医嘱进少量流食,无异常表现可逐渐恢复饮食。

4、有腹腔引流管者,需妥善固定引流管,避免其脱落、受压或折叠。

生活管理

1、病情恢复期间应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机体消耗,促进机体恢复。

2、营造舒适、安静、放松的生活环境,保持室内干净卫生,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适宜的温湿度。

3、注意个人卫生,及时更换并清洗衣服,家属尽量每天帮患者擦澡。

4、在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适当运动,但不要选择过于剧烈的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复诊须知

随访复诊的主要目的是更早发现肿瘤复发并及时干预处理,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生活质量。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诊,由专业医师评估病情的转归。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大肠类癌患者应接受标准的术后随访。

1、术后的第1~2年,每3~6个月随访1次。

2、术后的第3~5年,每6~12个月随访1次。

3、术后的第5年后,每年随访1次。

饮食

饮食调理

科学合理的饮食可保证机体功能的正常运转,起到辅助控制病情,维持治疗效果,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

饮食建议

1、宜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多食用富含烟酸、烟酰胺的食物,如牛肉、鱼肉、动物肝脏等。

饮食禁忌

1、病情恢复期间应尽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

2、避免吃霉变、熏制、腌制等致癌类别的食品。

预防

预防措施

本病病因不明,暂无有效预防措施。

就医指南

门诊指征

1、体检发现肠道肿物。

2、排便习惯改变,便秘,便血。

3、反复腹痛、腹泻。

4、出现其它严重、持续或进展性症状体征。

以上均须及时就医咨询。

就诊科室

患者出现上述症状可到肛肠外科就诊;如已确诊为肿瘤性疾病,可到肿瘤科就诊。

就医准备

1、提前预约挂号,并携带身份证、医保卡、就医卡等。

2、可能会进行比较全面的体格检查,可穿着方便穿脱的衣物。

3、可能会进行肠镜检查,注意检查前禁食6~8小时。

4、若近期有就诊经历,请携带相关病历、检查报告、化验单等。

5、近期若应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可携带药盒。

6、可安排家属陪同就医。

7、可提前准备想要咨询的问题清单。

医生可能问哪些问题

1、您目前都有哪些不适?

2、您出现这种情况多久了?

3、您的症状是持续存在还是间歇性发作的?有什么规律吗?

4、自从您发病以来,症状有没有加重或减轻?有什么原因吗?

5、您以前有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症状?

6、您之前治疗过吗?是如何治疗的?效果如何?

7、您家里有人有类似的情况吗?

患者可以问哪些问题

1、我的情况严重吗?能治好吗?

2、我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3、我需要如何治疗?需要住院吗?多久能好?

4、这些治疗方法有什么风险吗?

5、如果用药治疗,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是什么?

6、我需要做什么检查?这些检查在医保报销范围内吗?

7、回家后我该怎么护理?

8、我需要复查吗?多久一次?

适用药物
--暂无药品信息--